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后血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SR-B Ⅰ、CD36的表达,比较肝移植术前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血脂、血糖等,随访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探讨终末期肝病(ESLD)行肝移植术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延长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寻找可能的方法。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20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入选的所有病人,经生化检查、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心脏疾病,记录所有患者下列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家族史、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水平等,并于术后1年进行随访,记录随访1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最终资料完整者15例。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采用麦考酚酯(MMF)+FK506+激素三联用药方案。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年血浆SR-B Ⅰ、CD36表达水平变化。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随访1年内,入选患者中,术后血TC、TG和LDL-C水平增高,收缩压水平增高,HDL-C水平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肝移植术后易发生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3、随访1年内,1例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诊断为心房颤动。4、肝移植术后1年患者血浆SR-B Ⅰ表达水平较术前降低,而CD36表达水平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肝移植术后血TC、TG和LDL-C水平增高,收缩压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证明肝移植术后发生血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术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2、肝移植术后较术前血SR-B Ⅰ水平降低,SR-B Ⅰ参与了脂类的代谢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保护性因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肝移植术后较术前血CD36表达水平增高,CD36在泡沫细胞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4、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较术前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肝移植术后患者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