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法治化是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由上至下推行的,在将“一切社会关系统统纳入法治轨道”的强大舆论支持下,诉讼被视为树立司法权威的首要手段,是解决纠纷的最正规方式。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农村社会旧有的纠纷解决方式被认为是落后、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似乎农民只有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才是理性的选择。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诉讼机制在农村社会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我国的乡土社会里,人们仍然依据各式各样的规则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纠纷。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正式法律诉讼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人们法律生活的主题,并使诉讼这种国家法律治理途径在乡土社会被迫发生流变。因而,了解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研究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纠纷及其解决现状,并因地制宜设置一套乡土社会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对于维护乡土社会的稳定,促进乡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梳理前人对纠纷及其纠纷解决机制理论的基础上,从法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尽可能客观地描述乡土社会下的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探讨当代在中国乡土社会下,纠纷是如何被解决的以及纠纷的运作过程。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解纷过程中民间规范与国家法之间的博弈,以及不同权威支持下的解纷场域,最终使得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最后,笔者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我国乡土社会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