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俄战争时期,交战国战舰停留中国中立港的问题成为中日俄三国外交交涉的重点。而在上海的俄舰交涉,因为关涉到上海复杂的国际背景,特别成为了各方博弈的焦点。本文即尝试从外交史的角度,以日俄战争时期上海外交的典型案例“满洲号”交涉为中心,就满洲号交涉的过程、清廷局外中立与满洲号交涉之间的关系、外务部应用国际法处理中外争端的能力、各方在满洲号交涉过程中的意图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展现晚清中国应用国际法之实态。第一章梳理了满洲号交涉的整个过程。厘清了交涉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同时也对日俄双方的交涉策略及其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二章从国际法角度分析清廷对满洲号的处置。本章主要从清廷颁布的与国际法二十四小时原则相关的两条中立条规展开。一方面,部分条规本身便存在缺陷,这使得日本可以轻易地逃脱其应承担的国际法义务。一方面,清廷也缺乏对有争议条规进行解释修改的能力与意愿,这使得中立条规变得名存实亡。由此可见中国没有能够在满洲号交涉中充分行使其中立国的权利,暴露出外务部应用国际法处理中外争端的能力严重不足。另外,本章还从中立法的庇护概念出发,为清廷对满洲号的处置方式提供了一种法理上的解释。第三章将满洲号交涉放在清廷中立的大背景下,对中日双方在交涉中的意图与处置方式加以分析。本章的第一节从清廷高层对日俄战争的态度切入,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为清廷在满洲号交涉中对俄国的妥协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分析庆亲王的人事安排对交涉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章的第二节首先从军事及商务的角度出发,分析日本政府重视满洲号交涉的原因。接着又指出正是基于维护国际形象以及巩固日英同盟关系的考虑,日本政府才会最终选择保守处置满洲号。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清廷在满洲号交涉中的处置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既是对学界以往研究的回应,同时也是对本项研究的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