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并发症及追赶性生长情况,旨在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防治提供证据,为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细分干预阶段和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394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围产期高危因素及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各个系统并发症的变化和临床结局,以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早产儿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至矫正年龄满1周岁的早产儿纵向随访资料,分析评价早产儿生长追赶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运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检验。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早产儿追赶性生长采用Z评分法。结果:1.一般情况:(1)6年住院早产儿共计3948例,2015年454例(11.5%),2016年664例(16.8%),2017年699例(17.7%),2018年676例(17.1%),2019年772例(19.6%),2020年683例(17.2%);其中男2135例(54.1%),女1813例(45.9%),男女比例1.18:1。(2)超早产儿43例(1.1%)、极早产儿570例(14.4%)、中期早产儿710例(18.0%)、晚期早产儿2625例(66.5%)。超低出生体重儿66例(1.7%)、极低出生体重儿456例(11.6%)、低出生体重儿2508例(63.5%)、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918例(23.3%)。(3)单胎2312例(58.6%),双胎1589例(40.2%),多胎47例(1.2%),试管婴儿1032例(26.1%)。2.不同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1)超早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初产;(2)极早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流产史、羊水污染、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3)中期早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流产史、羊水污染、胎膜早破;(4)晚期早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初产、子宫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早产儿并发症:(1)不同胎龄早产儿并发症:超早产儿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低蛋白血症、早产儿贫血为主要并发症;极早产儿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感染、早产儿贫血、新生儿黄疸为主要并发症;中期早产儿以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为主要并发症;晚期早产儿以新生儿黄疸为主要并发症。(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并发症:超低出生体重儿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蛋白血症为主要并发症,极低出生体重儿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感染、早产儿贫血、新生儿黄疸为主要并发症,低出生体重儿以新生儿黄疸为主要并发症,正常出生体重儿以新生儿黄疸为主要并发症。4.早产儿并发症与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症、颅内出血、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酸中毒、脓毒症、特发于围生期的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早产儿贫血、凝血功能异常、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硬肿症、电解质紊乱、新生儿低蛋白血症、毛细血管渗漏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均成负相关,即胎龄越小或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2)湿肺、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即胎龄越大或出生体重越高,发生率越高。(3)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与胎龄呈正相关,与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4)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咽下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败血症、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均无明显相关性。5.早产儿死亡情况:6年住院早产儿院内死亡早产儿14例,死亡率0.35%。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出生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在死亡的早产儿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78.6%)、肺出血(64.3%)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7.1%)是三个较常见的并发症。6.早产儿追赶性生长:87例早产儿矫正年龄满1周岁时达到追赶性生长49例(56.3%),未达追赶性生长38例(43.7%),早产儿出生后头围、身长、体重均呈持续增长趋势,矫正月龄前6月头围、身长、体重均比后6月增长更快。早产儿存在追赶生长现象且矫正2月龄前是早产儿生长追赶的重要时期。结论:1.有效防治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妊娠并发症,有助于降低早产的发生率。2.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儿科医生协作,避免早产儿常见并发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等)的发生,改善早产儿预后。3.关注早产儿矫正6月龄前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矫正2月龄前,强化早产儿出院后规律随访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