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中p16基因突变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眼翼状胬肉中p16基因内外显子1(exon1)、外显子2(exon2)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以进一步明确p16基因突变与翼状胬肉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收集40例翼状胬肉组织和同一时期的正常结膜组织样本。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基因组DNA中分别特异扩增p16基因1、2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经分离纯化后采用PCR-SSCP法对40例已确诊的翼状胬肉进行p16基因exon1、exon2的突变研究,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exon1、exon2发生突变的样本进行DNA测序测定,并分析测序结果。结果:40例翼状胬肉中,通过SSCP分析,p16基因外显子,总突变率为22.5%(9/40),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P<0.05),其中exon1、exon2a、exon2b、exon2c的突变率分别为2.5%(1/40)、0%(0/40)、12.5%(5/40)、7.5%(3/40),p16基因的两个外显子中,外显子2的改变明显高于外显子1(P<0.05)。p16基因突变与患者职业有关,户外工作患者的突变率明显高于户内工作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翼状胬肉进展时期、初复发情况等临床参数无显著性相关(P>0.05)。通过测序,9例翼状胬肉样本,相对正常结膜组织,均发生了改变。如:exon1(P6)76碱基处G换成T,exon2b(P32)624碱基处T换成A,exon2c(P14)644碱基处G换成A等。结论:1.翼状胬肉中存在p16基因突变,提示该突变可能参与了翼状胬肉疾病的发生发展;2.翼状胬肉中P16基因外显子2突变明显多于外显子1,提示其在翼状胬肉中发挥作用主要在外显子2中;3.检测出的p16基因突变及其与患者职业的相关性提示了p16基因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p16基因突变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紫外线的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建筑的功能以及安全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建筑的电气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许
目的:研究松弛素(relaxin, RLX)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及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改变的相关关系,探讨RLX在HSP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RLX与TNF
目的:制备c RGD修饰的载Fe3O4靶向血栓的MR分子探针(即Fe3O4-PLGA-c RGD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毒性、体内分布、体内外靶向血栓能力及体内MR显像能力进行验证。方法:采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滑膜炎症为病理特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是关节滑膜里的一种间充质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发病机制中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糖尿病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了脑干不同部位梗死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住院治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政治基础,是我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