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教育是一些国家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的重要手段。诸如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十八世纪前后就着手建立并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公民教育体系,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道德品质的公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国的公民教育历史悠久,尤其是在与宗教教育的互动过程中展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公民教育发展脉络。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研究英国宗教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互动性的历史,从历史事件背后梳理出宗教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互动的历史性特征。研究发现,英国宗教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互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教育替代公民教育课程时期、公民教育课程淡化宗教教育时期、公民教育课程与宗教教育共融时期。产生以上阶段性特征的原因主要是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实力的此消彼长。第二个部分主要研究英国宗教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互动性特征。研究认为,二者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对象上的互动和目标上的互动。第三个部分主要对英国宗教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互动进行批判。英国宗教教育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互动在英国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起到帮助公民拓展视野的作用。但是这种互动使公民教育蕴含了大量的宗教因素,不仅以“精神鸦片”麻醉公民的阶级意识,更使公民教育难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本研究认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现行国家政策为根本和依据,对宗教本质的揭示和宗教政策的普及是重要内容,同时也要加强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的国家管理与顶层设计,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