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社会早期和当代语码转换形式及功能为研究对象,采取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学的社会身份、社会表征理论,研究语码转换在当代社会中的普遍性成因,探讨语码转换从一种社会身份指标转变到社会表征的演变过程。本文首先介绍语码转换的概念、类型、功能以及与实际研究有关的成果,同时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同一交际者在同一次交际片段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主要指的是汉语和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间的转换。本文特别强调喻意性语码转换研究,即在汉语里原本已经存在所需要的某个语言片段的时候,交际者却选择外语进行替换。本文在对比了语料后分析发现,当代社会中这种类型的语码转换不断增加,其新形式具有较复杂的语法性和词汇性特征。这些形式虽然理解难度相当高,但在社会的众多领域中都被普遍使用。语码转换形式和功能的演变经历了一定的过程。早期语码转换是为了突出某一些角色的语言特征,或用于创造大都市受西洋文化影响的情景,主要作为受西洋文化影响的群体的社会身份指标,使用范围也相当有限,我们把这种语码转换称作“社会身份型语码转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往来不断增加,日常交流中外语的应用重新引起了社会成员的关注,外语的水平提高也促进社会成员进行母语和外语的交替。语码转换作为熟悉的概念,进入共享知识系统里,以客观的概念保存在常识层面上,由社会成员共同理解和使用,转变为多元文化的社会表征,我们将其称作“社会表征型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作为多元文化的社会表征,已经进入了社会共享意识中。它能促进社会成员的沟通,帮助人们形成统一的客观的解释,具有多维度的含义。语码转换社会表征型的多维度内涵以三个部分组成,即客体信息维度、有关主要信息的结构或组织维度、评价维度。语码转换多元文化社会表征的社会性特征表现在语码转换理解的社会共享性与群体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行为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为了显示语码转换社会表征的共享性,我们以本文所涉文学作品作者的语码转换用法为参照点,分析社会表征型语码转换在当代社会中的使用,发现虽然新形式在语法和词汇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文学作品、报刊媒体、娱乐节目、网络交际、师生交流等社会领域都普遍使用,而且相互呼应。作者从观察者变成新形式的创造者,把语码转换的共享理解作为自己文学表述语言的文本特征。语码转换是社会开放、语言接触的直接现实。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的背景下,语码转换已经逐步演变为拥有多维度内涵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表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当下性;社会表征型语码转换也由此成为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社会、时尚、民情的不可忽视的语言应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