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β-蒎烯聚合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开发新型高效β-蒎烯聚合引发体系,以在较适宜温度下合成高分子量聚β-蒎烯,本论文首次尝试使用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引发β-蒎烯聚合。首先合成了N,N-二苯基丁二亚胺二氯化镍(NiL1Cl2)、[N,N-(2,6-二甲基代苯基)-2,3-丁二亚胺]二氯化镍(NiL2Cl2)、[N,N-(2,6-二异丙基代苯基)-2,3-丁二亚胺]二氯化镍(NiL3Cl2)等三种α-二亚胺合镍配合物,然后分别与甲基铝氧烷(MAO)复合引发β-蒎烯聚合。系统研究了α-二亚胺合镍配合物的配体结构、聚合条件(温度和Ai/Ni比等)对催化活性和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α-二亚胺合镍催化剂的配体结构特别是苯胺邻位基团对催化活性和所得产物的分子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取代基位阻越大,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子量越大。与NiL1Cl2和NiL2Cl2相比,NiL3Cl2在配体中引入了体积较大的异丙基基团,有效抑制了β-H消除,在40℃下得到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Mn=7450),且其催化剂的活性可高达1.59×106(g/molNi)。因此,α-二亚胺合镍NiL3Cl2是β-蒎烯聚合的高效催化剂。 聚合反应条件对β-蒎烯的聚合活性和产物分子量也有影响。在40℃以下,随聚合反应温度的增加,催化活性和分子量在40℃时会有一个峰值,但随聚合温度的继续增加,催化活性和分子量反而降低。随Al/Ni摩尔比的增加催化活性增加,当Al/Ni摩尔比等于400时,催化活性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Al/Ni摩尔比,催化活性变化不大,但产物分子量降低。
其他文献
α-β不饱和醛选择加氢制备饱和醛的反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Pd/CNT和Ni-Pd/CNT催化剂上,肉桂醛(CAL)选择加氢制备氢化肉桂醛的反应。取得的主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极为方便而有效的制备对不同物质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聚合物的一种技术,运用这种技术所制得的聚合物被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
近年来,对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这一聚合方法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其原因是RAFT聚合方法具有如下三个独特的优点:1)单体的适用
分散聚合是制备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主要方法之一。把光引发技术引入分散聚合体系,可使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并大大缩短聚合反应时间。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光引
目前对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更理想的电极体系和材料;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高现有体系和材料的性能。其中寻找高性能的电极材料以提高
本文主要运用线性回归校正方怯和神经网络校正方法对低水平理论计算分子的生成热和电子能量因忽略电子相关效应和使用小基组所带来的系统误差进行校正。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如何
随着经济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急速增加,随之而来,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及生活质量。三效催化剂(TWC)能同时降低汽车尾气
采用涂敷法制备了纳米晶TiO2多孔薄膜电极以及掺杂金属离子的纳米晶TiO2多孔薄膜电极,运用多种结构分析和表面分析手段对膜电极进行了晶型、形貌等结构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
本论文研究了用反应型乳化剂制备微乳液并进行微乳液聚合,绘制了微乳液三相图及保护胶乳液聚合合成丙烯酸树脂。具体如下: 首先通过研究不同的乳化剂,发现反应型阴离子乳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