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教材的源头活水。教材中的文化选择是依据一定价值标准和立场,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对社会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考察、分析和反思,辨证地进行否定性的消解与肯定性、建设性的评判,并重点撷取、吸收或忽略、排除某些社会文化;是通过资源利用、过程拓展、文化再现、知识重组等方法或手段将文化素材蕴涵的价值显现化、过程化、教育化,进而将这些文化素材变成教材知识,规范与引导人们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实践,以人的发展为终极旨趣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本文试从文化的视角,以地理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为研究对象,在文化学、教育文化学多元文化理论、文化循环理论、地理教材理论等理论框架下,对地理教材中的文化选择进行多维度系统分析、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地理教材中的文化选择进行反思,为有关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政策的制定和地理教材的编订工作,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地理教材的具体选择使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上行之有效的参考建议。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目的意义、基本思路等。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政策和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出发,归纳总结我国近年来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尤其是关于地理教材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状况,得出从文化视角对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第二部分,探讨了文化选择和地理教材的关系。首先对文化选择进行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从文化视角对地理教材和文化选择之间互生互长的复杂关系进行阐释和论述,为下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尝试建构了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的多维分析系统。基于系统构建的三个基本步骤,本章首先论述了多维分析的必要性,然后选择、界定了相关维度及其具体的操作指标,最后尝试构建出以五个维度为基调、“1*6+4*2”个具体操作指标为依托的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的多维分析系统模型。第四部分,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的多维分析系统的具体应用。运用上一章所构建的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的多维分析系统模型,对研究样本选择的地理教材必修3进行五个维度、‘1*6+4*2”个具体操作指标的分析,即内容(地理、经济、政治、语言、艺术、环境道德)、时间维度(2003版和2009版)、区域(案例区域和区域版本)、性别(男和女)、阶层(城市和农村)。第五部分,归纳了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应当具有的品性。地理教材为一种经过教育化了的独立而独特的文化形态,它不应单单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文化的传承,还应该是一种文化的重建,因而教材中的文化选择应该具有以下特质属性:首先是具有“选择性”,择优录取;其次是“序列性”,前后相应,螺旋上升;再次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整合-创造性”;此外,在实践这三个特性时,要遵循和贯彻“超越性和“生命性”。第六部分,提出一些加强高中地理教材中多维文化选择的建议。教材是学校教育传承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建构、价值反思等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范例角色。本章在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的多维分析系统构建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具有文化属性的地理教材应具备的品性,分析教材与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加强高中地理教材中多维文化选择的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语,指出文化就像一个空间无限大且内容无限多的大火炉,地理教材中文化选择的多维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长远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