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空调制冷的高能耗降温方式,自然通风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的热舒适度,还能够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厦门市作为一个海滨型城市,因为其土地资源的稀缺,使得该地区出现了很多一梯多户的住宅。这些布置在住宅南侧的中间户型,因为建筑内部交通系统的阻隔,使得户型内不能形成有效的对流通风。这些单侧通风户型中,也包括一种小面积的一居室单身公寓。这些单身公寓布局简单,因为只有单一朝向可开窗通风,导致其室内通风不畅,空气质量不佳。类似的单侧通风房间在厦门地区的办公楼、酒店、学生公寓中也存量较大。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单侧通风房间室内风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总结出单侧通风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厦门地区单侧通风房间的现状,并且总结出这些房间常见的开口形式(单开口、双开口以及多开口形式),常见的窗户形式(平开窗、推拉窗以及悬窗)。针对以上开口形式的特点,本文设置出五组有代表性的物理模型,采用CFD方法对其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开口面积的情况下,多开口形式(九宫格为代表)并不具有通风优势;在墙体竖向增设开口(高窗或者低窗)可从整体上提升室内的通风效果。通过对常见窗形、新式窗形(3种)的优劣势分析对比,得出适宜厦门地区单侧通风房间室内通风的窗户形式。使用CFD方法模拟研究了该地区常见的外开平开窗的改进模型,结果表明外开平开窗的窗扇转轴设置在开口中间位置的形式更具有导风优势。本文的室内风环境评价标准以室内不同高度平面(0.25m、1.5m、2.4m)的平均风速值作为参考,以室内1.5m高度平面的风场分布特性作为辅助参考。此外,本文对厦门地区的水平遮阳板等导风构件提出了改进建议,可作为适宜该地区单侧通风房间的通风优化策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