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因此相应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这一问题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匮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服务绝对数量的不足,二是现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种类不多;其次是即便是农村地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服务需求量大的地区可能因为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而缺乏足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相反,一些服务需求量逐渐减少的地区因为历史积累的原因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大于求,造成浪费。最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大打折扣。针对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状,本研究主要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其优化调整问题。试图在SPSS和GIS软件的技术支持下,为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首先,论文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分析等核心概念,并简单介绍了公共服务设施区位论、空间分析理论、核心-边缘论等研究的基础理论,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的综述。然后,以河南省镇平县农村为研究对象,在介绍镇平县概况的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宏观层面对整个镇平县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进行了评价,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从公平性和效率性两个角度对镇平县各乡镇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适宜性做出了评价,用于指导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实践。最后,从微观层面,以镇平县贾宋镇为实证对象,对适宜性模型进行修正,在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贾宋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并在优化调整结果的分析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评价。在论文的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策略建议,以及研究的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