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补偿生长的概念、胁迫和补偿生长过程中水生动物的反应、补偿生长的机制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并根据补偿生长的理论和应用意义,以及发挥应用潜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在室内可控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设计了高温(26.5℃)胁迫不同时间和低温(8.5℃)胁迫不同时间两个实验,以查明高温和低温单周期胁迫不同时间对褐牙鲆幼鱼补偿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将平均体重为0.8g的牙鲆幼鱼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第一组(S0)为幼鱼在正常温度(20℃)下生长,其他四组(S10、S20、S30、S40)为幼鱼在26.5℃分别胁迫10、20、30、40天,然后将所有处理的温度在3天内恢复至生长最快的处理的温度(20℃),每隔10天称重一次,观察有无补偿生长现象,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其补偿生长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胁迫结束时牙鲆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S0,牙鲆在高温胁迫期间的生长率(SGR)远低于对照组S0,虽然高温胁迫期间摄食率(FR)较S0高,但食物转化效率(FCE)远低于S0,这是导致这一期间生长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养殖水温恢复到20℃后,所有处理都表现出了补偿生长现象,特定生长率在整个恢复生长期间明显比对照组S0高。其中S10和S20处理分别在恢复生长10天和40天后体重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其它处理至实验结束时体重也不能赶上对照组。在恢复生长期间,所有经受过高温胁迫的处理都表现出比对照组高的摄食率,而食物转化效率并不比对照组高,表明牙鲆幼鱼是通过提高摄食率来获得高温胁迫后的补偿生长的。 ⑵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将平均体重为3.87±0.14g的牙鲆幼鱼分别在8.5℃下养殖0wk(S0,20℃)、1wk(S1)、2wk(S2)、3wk(S3)、4wk(S4),然后在3天内均匀地将温度恢复至20℃,观察其补偿生长。10wk的实验结果表明,牙鲆在低温胁迫期间的生长率(SGR)远低于对照组S0,在胁迫结束时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S0,低温胁迫期间较低的摄食率(FR)和食物转化效率(FCE)是导致这一期间生长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养殖水温恢复到20℃后,所有处理都表现出了补偿生长现象,特定生长率在整个恢复生长期间明显比对照组S0高。其中S1处理在恢复生长6wk后体重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其它处理至实验结束时体重也不能赶上对照组。在恢复生长期间,所有经受过低温胁迫的处理都表现出比对照组高的摄食率,而食物转化效率并不比对照组高,表明牙鲆幼鱼是通过提高摄食率来获得低温胁迫后的补偿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