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并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及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择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有无病毒性肝炎,有无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压力,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监测手术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指标;监测手术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的门静脉主干宽度及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密切关注患者术后体温变化,将术后发热7天或以上,每日发热时最高体温?38.0℃(排除输液反应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一过性发热)的患者归入试验组,其余患者归入对照组。评估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并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剔除标准,排除资料严重不全、观察期间死亡及失访的病例后,本组最终纳入154例研究对象,试验组36例,对照组118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率为23.4%(36/1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与既往有无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压力,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术后第14天血小板计数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门静脉压力高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2.439、2.896、2.018、1.683。借助此回归模型,估算每例患者术后发热的预测概率,以大于0.5预判为将会出现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则总预测正确率为79.2%。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显示各因素的预测价值:术前肝功能分级?门静脉压力?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AUC:0.727?0.717?0.687?0.660)。结论:本研究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率为23.4%;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门静脉压力高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