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中对“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作出规定,明确其可诉性,但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具体适用规则上却一直未细化。2020年修正版的出台依旧只保持了识别其可诉性的原则性规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现代社会典型的风险表现之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也在一步步转化为环境实害,如何回应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适用俨然成为了重要的法治命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整体的增加同样揭示着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进行预防与控制的必要性。但在司法实践中,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判定“重大”,是否归属于“风险”,具体到案件中应怎样予以适用等问题越发成为法院做出裁判结果的阻碍。鉴于此,本文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司法适用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法所不容许风险理论与法解释学方法,结合所选取的过去八年中有参考性及代表意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例,总结提出在司法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做出理论廓清,进而就识别其真正涵义、完善其适用思路、具体规则以及相关实践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文章第一部分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法律概念的提出背景、适用缘由、法所不容许风险理论及法律解释学路径进行了阐述,通过归纳与本文研究对象有关的理论,找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可能破题点,为后文分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涵义提供支撑。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样本案例的筛选与总结,将代表性典型案例的内容根据问题表征进行分类,依次提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在司法适用中四个方面的困境:在事实方面,法院对于具体构成的事实要素缺乏清楚的认知,存在司法尺度不统一的问题;在规范评价方面,法院针对个案所采取的评价依据各有千秋,导致出现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证明规则及内容方面,立法与司法上存在明显分歧;在责任实施方面,有限的预防性责任形式脱节于司法裁判目的。文章第三部分就已经提出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适用困境分析其成因。主要原因体现在五个方面,包括:“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表意具有明显抽象性;未能识别“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本质属性,未准确提取出关键事实要素;评价标准脱离现实需求;因果关系证明规则有效性不高以及预防性责任受制于传统侵权法理念。文章第四部分按照从识别涵义到确定总体思路,再到构建具体规则的写作逻辑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司法适用提出优化建议:分层次明确“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涵义;确定从事实审查和规范评价两个维度出发的总体适用思路;搭建原因行为、违法性质、陷入风险、综合评价标准四个层次的具体适用规则;明确更有效的因果关系证明规则;完善司法环节预防性责任的承担。
其他文献
随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风电机组的运维工作量也日益增加,但有效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仍然缺少。在简述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及其故障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故障部件,详细介绍了齿轮箱、叶片及发电机等现有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法,总结了现有风力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不足,对风力发电机组监测和诊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随着人权的理念深入人心,辩护人的权利保障也在逐步增强。但是辩护制度的改革几乎围绕完善律师辩护权,对被追诉人自行辩护权缺乏必要关注。由于律师参与辩护的比例较低,而且大力推行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值班律师不提供出庭服务,致使目前刑事案件基本上是靠被追诉人自行辩护。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关注自行辩护权。自行辩护权是被追诉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该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位
<正>2022年版课标强调:“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谈写色变”,教师也把写作课当成一块“难啃的骨头”。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第67条规定:“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给予国家赔偿”,这一条文为监察赔偿制度提供了规范依据,监察赔偿制度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监察制度权威的重要保障。而制度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执行,明确参与主体是监察赔偿程序启动的先决条件,监察赔偿责任属于国家,国家是一个抽象而广泛的概念,监察赔偿义务的履行者
学位
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技术融入教学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技术支持的实验课、新课导入、难点突破、学情收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等方面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阐述。
会议
新时代带来了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的方法,是时代赋予全新的教育革命,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新课标着眼于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进步,科学融合发展。新课标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科学思维、创新精神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式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三种主要模式,并且从信
期刊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要求学生“选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绘本《心儿心儿怦怦跳》与之契合,可作为教学资源。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读绘本,激活“心跳体验”;联系生活,回忆自己的“心跳事件”,而后创设情境,让学生逐步学会写一件事,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
期刊
<正>大雪过后,哈尔滨到处银装素裹。树上挂着冰锥,亮晶晶的,美丽极了。我的好朋友约我一起去玩,妈妈同意了,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我们在楼下会合,然后坐上地铁。第一次坐地铁,我高兴极了。地铁飞速地行驶,我联想到了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人物——土行孙。我们来到了中央大街。一路上,我们东瞧西望,像两只刚从壳里出来的小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松花江畔,冰天雪地,美不胜收!
期刊
实验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电活动和信号传播有类似螺旋波的特征.本文利用包含离子通道效应的Hodgkin-Huxley神经元构造规则网络来研究螺旋波的形成机理,利用缺陷阻挡行波的方法在神经元网络中诱导到不同周期的螺旋波,分析了螺旋波产生条件和耦合强度对螺旋波的影响.同时,对脑皮层中螺旋波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期刊
<正>作前指导是作文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知识点习得的主要样态。在单元习作教学中,作前指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及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疑问。执教四(上)第八单元《我的心儿怦怦跳》作前指导课时,笔者尝试通过呈现一个个例子进行教学板块推进,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习得此次作文的知识点,进而写好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