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与东盟跨海联结的纽带,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开发前景。2006年第一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泛北部湾区域各国在交通、港口、物流、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开始日益深化,各方积极推动商品、服务、资本、人员等的自由流动。随着泛北部湾区域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也必将日益凸显。本文将重点研究泛北部湾区域的金融合作问题,探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动力机制、存在的障碍、路径选择及中国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从而对泛北部湾区域的金融、经济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全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其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除导论部分外,第一章,主要探讨理论基础和问题现状,涉及到主要概念的界定、理论基础的阐述以及对于目前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现状的总结。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篇章之一,主要从外在动因、内在动因两个方面对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从外部来看,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的无效性,以及欧盟和北美金融合作的示范效应都促进了泛北部湾区域的金融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各国进行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在动因则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内在需要;二是谋求区域金融安全;三是优越的地缘关系。第三章,也是本文的核心篇章之一,主要对于目前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中的抑制因素进行分析。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主要抑制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包括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跨国生产要素流动性低,以及金融一体化水平低;二是意识形态因素,包括合作的政治基础弱,文化、宗教及政治体制差距大:三是地域特殊性,主要是指泛北部湾区域构成的复杂性使得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中缺乏一个“领头人”,导致区域金融合作的进程推进速度放慢。最后一章,即第四章,主要基于前面几章的分析,提出了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深化方向,其深化方向主要从功能性金融合作和制度性货币合作两个层而展开。深入开展泛北部湾区域功能性金融合作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以区域开发为目的的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机构,适度扩大开放泛北部湾区域资本市场,完善风险监控和危机救助机制;而在制度性货币合作层面上,泛北部湾不具有建立单一货币机制的条件,未来的合作重心主要在于建立区域汇率稳定协调机制。同时,中国将会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