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正确解读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哲学问世以来,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形成了“以恩解马”、“以苏解马”和“以西解马”的三大解读模式。这三大解读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都为马克思哲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起到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局限,都注定了最终的破产。当下,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发展马克思哲学理论,进一步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必须对传统解读模式进行批判反思,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哲学做出更符合马克思本意和时代特征的解读。马克思指出自己理论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它贯穿于整个马克思哲学理论。以实践为视域,对马克思哲学进行“实践唯物主义”的解读坚持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坚持了理论与现实相联系的原则、坚持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实践唯物主义”解读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看,“实践唯物主义”的解读模式超越了传统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模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的理论宝库,同时它能让人们真正领悟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哲学。从实践上看,以“实践唯物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够更好地发挥马克思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