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中边缘人的身份探寻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琦诗的长篇处女作《无声告白》自2014年刚出版便备受青睐,荣获2014年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该作品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一小镇上一名华裔教授与一名白人女性异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并塑造了一些列美国社会边缘人形象。作者伍琦诗以自身美国华裔身份及跨种族婚姻经历,用文学作品呈现出华裔混血家庭在文化夹缝中所遭遇的不平等和文化冲突,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所展现出的边缘人的生存困境。因此,本文借帕克和斯通奎斯的“边缘人”理论分析该作品中的边缘人物形象及其身份探寻经历,通过论述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美国边缘人群体的美国梦实质。论文由以下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介绍了研究文本《无声告白》及其作者伍琦诗,对作品的国内外文献作了简要梳理,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以对边缘人的界定为切入点,详述其概念的发展历程和实质,分析出边缘人的特征。第三章通过对《无声告白》中的边缘人形象分三类进行分析——美国社会边缘的华裔男性、受男权社会束缚的中年女性、华裔混血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分析文本如何体现边缘人的各个特征,剖析20世纪美国华裔混血家庭的社会边缘地位及其生存和精神困境。第四章首先对“美国梦”做了界定,然后分析边缘人身份探寻与美国梦之间的联系——结合边缘人的困境探索美国社会对边缘人的压迫、对边缘人人群身份探寻造成的阻碍,从而透视美国梦的破灭性;第五章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大熔炉式的美国社会,边缘人在身份认知上存在重重阻碍,导致他们难以实现梦想、体现自身价值。本文从《无声告白》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入手,分析跨种族家庭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边缘成因、探析他们内在的心理情愫,从而概括出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他们自我探寻和寻找生存平衡的阻碍。从一定程度上,自我身份的认同是解放自我的重要环节,也是美国梦所提倡之追求平等和幸福的基础,而“边缘人”在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压迫下,美国梦只是纸上空谈。小说作者伍琦诗在叹惋边缘人悲剧命运、批判他们弱点的同时揭露了美国梦的幻灭。此外,笔者也希望本文能对将来《无声告白》的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引起更多学者对于作者伍琦诗及其作品的学术关注。
其他文献
三聚氰胺之害,不但给人民身心造成伤害,也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三聚氰胺事件”愈演愈烈并最终波及整条食物链的时候,如果质量检验仅仅只是沿用在老的工作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填料的投加对MBR污水处理效率和膜污染进程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分别向MBR中投加不同量的软性和硬性悬浮填料,研究了悬浮填料对M
2008年,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从美国华尔街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世界,无数的金融衍生品,让这个本来就充斥着泡沫的市场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华尔街五大投行
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腹腔镜治疗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均是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穿孔8例,胃溃疡穿孔72
在企业创新中,质量改进和创意往往成为两个对立的极端,这两者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但是,企业可以把质量改进和创意有效地结合起来,成功的创新等于创意加上品质,两者有效结合
在追求体型以瘦为美的年代,坊间盛行各种“瘦身”行为。不过有的叫人担忧,有的令人坦然;有的欢欣鼓舞,有的却令人可疑——比如市场里一些产品的“瘦身”就惹人瞩目。早在今夏期间
<正>在高中阶段,教学《鉴赏家》时这些问题是绕不过的:作为鉴赏家的叶三,其鉴赏水平表现在哪些地方?懂得鉴赏的叶三,为什么最后要把画带进棺材里去,传给世人不是很好吗?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