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及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调查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掌握新疆全区2004~2015年百日咳发病情况,主要为发病的重点地区、年龄段、发病人群及发病季节。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百日咳的真实抗体水平,人群的免疫情况等,为今后防控百日咳疫情提供有效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管理系统中新疆2004~2015年百日咳发病情况,应用微软电子表格(Microsoft Excel)2007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发病的流行规律进行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按照人口构成及地理位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全疆9个地州作为抗体水平调查点,近3个月内无咳嗽、喘息等上呼吸道症状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每个调查点选择100名研究对象,该研究中共有900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被选出,并将其按年龄进行分组,分别为<1岁组;1~2岁组;3~4岁组;≥5岁组,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并收集其流行病学信息,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中的百日咳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2004年~2015年全疆14个地州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5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10万,全疆百日咳病例分布以南疆地区为主,其中阿克苏、喀什、和田为高发区,共报告病例数3,906例,占全疆总病例数的71.79%。北疆地区以伊犁州发病率最高,为3.53/10万,共报告病例数1,112例;2)全疆百日咳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仍以小年龄段为主,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3~8月为高峰期;3)经统计分析,在抽取的9个地州900名调查对象中,健康人群血清百日咳IgG抗体水平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P<0.001);4)检测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抗体水平显示<1岁组的检测对象抗体阳性率最低,≥5岁的检测对象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人群的血清百日咳IgG抗体水平无统计学差异(χ2=0.565,P>0.05);5)接种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人群的血清百日咳IgG抗体水平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79,P<0.001)。结论:1)新疆百日咳的发病率仍位居全国前列,按地区分布,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南疆地区,发病年龄主要以小年龄段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2)经检测,不同地区的健康人群血清中百日咳IgG抗体水平存在差异,按年龄统计分析,<1岁组的研究对象血清百日咳抗体水平最低,≥5岁的研究对象抗体水平最高;3)接种不同剂次的百白破疫苗人群的血清百日咳IgG抗体水平不同,全程接种的人群抗体水平最高,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手段。故在今后应根据百日咳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重点地区、人群及季节进行重点防控,并提高目标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以达到控制全疆百日咳疫情的目的。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的勘探程度较低。下古生界不同烃源岩的特征及其展布仍是困扰地质家的重大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已钻揭的寒武系烃源岩。深入探讨了寒武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
失地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并不断壮大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包含了经济利益、社会权益、政治权利及文化融洽、社会和谐等内容的综合
1 红烧兔肉将兔肉切成小块,入锅干炒,待兔肉出水后出,再加油炒一会儿后加水至半淹没为度,再加入葱、姜和料酒,文火烧半小时后,加入酱油再烧半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的糖、味精即成。
微生物在空气中主要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有些可以吸附在人类皮肤上,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有些可以通过气流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引起人类的上呼吸道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所以致
<正>为满足广大读者、作者的需要,《湘潮》2017年合订本(每册定价150元)已装订完毕。欢迎垂询订阅。订购热线:(0731)82215700联系人:张静汇款地址:长沙市韶山路1号省委党史研
期刊
常见的兔支原体病主要是兔支原体肺炎,此病是以侵害兔呼吸系统为主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又名兔霉形体肺炎。由于兔支原体生物学特性比较特殊,所以进行药物治疗时如何选药十分重要
家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或少数E型魏氏梭菌所致的一种爆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家兔急性胃肠道疾病.
目的:香烟烟雾是室内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诱发了多种疾病。其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目前通常采用Ames试验、微核分析、中性红细胞毒性试验等体外方法进行毒性分析,探索诱发
9月的沈阳天高云淡,气朗风清,一派早秋的景象。第七届中国国际制造业博览会于2008年9月1-5日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制博会的展出内容以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工业
随着原油泄漏事故频繁发生,原油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对生物体的影响受到r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对溢油事故毒性评价和修复效果评价多集中于原油对受试生物的急性半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