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象转变的聚芴材料多级结构调控及其光电性质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类最具应用潜力的蓝光聚合物,聚芴发光材料由于其高的荧光量子效率、深蓝光发光和良好的溶液可加工性,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激光器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在固态凝聚态结构中,聚芴材料的多级结构,是决定其光电性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根据传统高分子物理理论,聚芴多级结构可分为初级结构(化学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单链的构象和形态)和三级结构(聚集态结构)。作为基本要素,首先聚芴分子的一级化学结构,主要涉及材料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型,是决定聚芴分子的基本电子结构和π-电子共轭离域的主要因素;其次二级结构,聚芴分子链的构象和形态行为,主导分子链内电荷传输和激子扩散行为,最后作为三级聚集态结构的关键要素,聚芴分子链间的排列方式和堆积模式,在调制链间电荷行为和光物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一维线形共轭结构,与非平面化构象相比,主链平面化构象可大幅提高聚芴材料的光物理性质。聚芴的非平面构象使分子链间产生无序聚集,可诱导窄带隙物理缺陷从而导致绿光带发光,而基于平面化构象的聚芴多级有序结构可有效抑制聚集缺陷态结构的形成,大幅提升聚芴材料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在本论文中,基于构象转变聚芴材料的多级结构调控,我们重点研究了聚芴醇(PPFOH)非平面化构象薄膜中物理缺陷结构的形成及其对光物理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聚二芳基芴(PODPF)中平面化构象抑制缺陷态结构的影响机制,制备多功能、高性能聚芴蓝光发光器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作中,主要聚焦于基于非平面化构象聚芴醇材料的超快光动力性质研究,系统揭示聚芴材料绿光带的聚集起源问题。以超分子聚芴醇(PPFOH)为例,系统研究无序聚集缺陷对聚芴蓝光发光性质的影响规律。芴9-位羟基基团取代,使PPFOH能够在不同状态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聚集行为,影响PPFOH的发光性质。根据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分析,PPFOH的DMF稀溶液表现出裂分明显的单链特征发光行为,初步证明了PPFOH分子链骨架不存在芴酮结构的化学缺陷。然而,在PPFOH的甲苯稀溶液中在延迟1.5 ns获得的发光光谱表现出明显的500~600 nm的残留绿光带发射,主要是由于分子链间聚集缺陷结构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由DMF和甲苯溶液旋涂的两种PPFOH薄膜中,均发现了从高能波段单链蓝光发光到聚集缺陷绿光带发光的有效能量转移;有趣的是,从DMF溶液(200 ps)获得的PPFOH旋涂薄膜比甲苯(600 ps)获得的薄膜,产生了更为快速而有效的能量转移,可能归因于从DMF溶液旋涂获得的PPFOH薄膜中表现更强的分子链间聚集特性。此外,与甲苯溶液得到的PPFOH薄膜中稳定的绿光带发光峰相比,DMF溶液旋涂的PPFOH薄膜在饱和DNT蒸汽中表现出绿光带发光峰红移(11 nm)现象,同样证实了两种PPFOH旋涂薄膜的绿光带发光是由不同的聚集缺陷结构引起,证明了聚芴分子链间的强聚集作用可诱导产生强的缺陷态绿光带发光。第二部分工作中主要是基于非平面化构象引起的聚芴绿光带发光问题,揭示聚二芳基芴平面化构象薄膜的光物理性质机制、稳定材料的蓝光发光。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低温光谱分析,系统阐明了聚二芳基芴(PODPF)-β构象自掺杂薄膜中激子迁移和能量转移的光激发动力学。与第一代β构象聚芴(PFO)相比,聚二芳基芴β构象自掺杂薄膜发生能量转移的时间约为150 ps,远长于PFO的β构象薄膜的能量转移时间(<5 ps),主要可能与链内F(?)rster能量转移有关,从无定形态到β构象态是沿着共轭骨架(分子链内)结构缓慢的能量转移,而不是快速的链间能量转移。此外,与PFO相似,PODPF的β构象在20 K处也显示出清晰的振动发光峰,具有定向和刚性的共轭结构。有趣的是,在20 K下的聚芴非平面化构象(438nm)的0-0带发光峰,同样证实了PODPF薄膜中激子从非平面化构象向平面化构象态的迁移。此外,PODPF的平面化构象自掺杂薄膜在461 nm和483 nm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双ASE行为,分别来自于非平面化构象和平面化构象主链,同样证明了PODPF平面化构象自掺杂薄膜中能量转移速率、效率均低于PFO的平面化构象薄膜。总之,PODPF平面化构象薄膜中,从非平面化构象到平面化构象的有效能量转移,使PODPF自掺杂薄膜中的平面化构象链成为稳定、高效的蓝光发光中心,可有效抑制非平面化构象的绿光带发光,提高聚芴材料的蓝光发光稳定性和效率。第三部分工作中,针对PODPF平面化构象固体薄膜中可能存在无序链聚集缺陷的问题,制备基于平面化构象的PODPF多级有序纳米线晶体结构,拓展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通过“一步法”溶剂挥发诱导界面自组装,制备了基于平面化构象的PODPF多级有序纳米线晶体,应用于发光光电领域。与前期共轭聚合物发光晶体不同的是,PODPF中9-位大位阻苯环基团可有效抑制分子主链间的聚集作用,降低晶体状态下分子共轭主链间的π-电子云耦合,提高PODPF纳米线晶体的发光效率和蓝光发光稳定性,呈现出优异的各向异性发光行为。同时,有趣的是,深蓝光纳米线作为发光层,PLED呈现出高效的分子链内激子发光行为,最大亮度为1036 cd/m~2。通过受激放大辐射(ASE)效应研究,PODPF的平面化构象纳米线薄膜表现出双ASE发光,主要归因于PODPF纳米线薄膜存在非平面化构象和平面化构象分子链;更有意思的是,基于非平面化构象主链的PODPF纳米线表现出明显的深蓝光ASE行为,峰值位于456 nm,而基于平面化构象的PODPF纳米线则表现出明显多模式随机激光现象,激光峰位于481 nm,低阈值为280 m W/cm~2,主要是由于多级有序结构的PODPF纳米线可以提供优异的微腔、降低光损耗,从而实现高效的激光增益现象。第四部分工作,基于PODPF平面化构象可有效提高蓝光发光稳定性和色纯度,通过刷涂和退火后处理工艺相结合,进一步制备了基于POPDF平面化构象的大面积蓝光发光薄膜及高效稳定性蓝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众所周知,旋涂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薄膜沉积工艺,用于系统研究共轭聚合物的基本光电特性,但也存在器件面积制备的限制,与不连续和不均匀的大面积薄膜形态有关。因此,引入刷涂技术来制备具有高效深蓝光发射的大规模均匀薄膜。首先,揭示了溶剂对刷涂薄膜形态的影响。与甲苯溶液相比,使用CHCl3得到的薄膜具有相对平整的薄膜和连续的形貌特征,因此,制备了具有均匀深蓝光发光和高效率(>40%)的大面积发光薄膜。更有趣的是,刷涂薄膜中激子寿命,与原始旋涂薄膜相似(~400 ps),表明刷涂过程中慢的溶剂蒸发引起链间重组聚集,对聚芴激发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此外,通过刷涂和薄膜热退火后处理相结合,制备了大规模的POPDFβ-构象薄膜,β-构象含量约为20%,可诱导产生POPDFβ-构象的特征深蓝光发光。最后,构筑了大面积高效深蓝光发光二极管器件,其EQE高达1.63%,远高于通过刷涂工艺获得的非平面化构象薄膜(1.09%)和旋涂制备的β构象薄膜(退火处理,1.16%),归因于刷涂和退火处理过程中平面化构象和取向形成的协同效应有关。因此,这种刷涂工艺是制备发光共轭聚合物薄膜及其高效稳定性的发光器件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总之,在本论文中,首先初步研究了非平面化构象聚芴醇材料中绿光带发光的起源问题,窄带隙无序聚集缺陷结构的形成,是引起聚芴绿光带发光的重要因素,从而降低聚芴蓝光发光效率和稳定性;随后,为了抑制聚芴无序聚集缺陷态结构的形成,证实了基于平面化构象链的多级有序化策略可有效抑制聚集缺陷态结构并且提高聚芴蓝光稳定性和效率。发现基于β构象的蓝光发光中心有效提高了PODPF的蓝光发光稳定性和效率,与非平面化和平面化构象链之间的高效能量转移有关;更重要的是,POPDF平面化构象链的形成,使PODPF纳米线晶体呈现优异的深蓝光电致发光和低阈值的激光行为;最后,结合刷涂和退火工艺,实现了大面积高效稳定深蓝光POPDF平面化构象发光薄膜及其高性能PLED的可控制备,表现出优异的器件效率和发光亮度。因此,本论文主是面向聚芴蓝光材料的聚集绿光带问题,系统研究并深入揭示PODPF平面化构象形成对聚芴光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最终制备高效稳定的蓝光发光器件。
其他文献
在实际拍摄场景中,由于光照变化、目标遮挡等多种原因影响,通常会导致拍摄的图像出现亮度信息不理想的现象,尤其在暗环境下拍摄的图像,会严重影响后续处理的性能。其中,不均匀低照度低质图像是最为常见的但具有独特性的一种图像。与其他类型的低照度低质图像相比,不均匀低照度低质图像中不同区域的信息不同,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因此,本文以不均匀低照度低质图像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增强后图像质量以及处理速度为目标
学位
随着Hi-C技术的发展,细胞核内染色质的精细三维结构逐步得以揭示,染色质空间结构能以组织特异性方式对基因表达发挥调控作用,但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染色质三维构象及其调控基因网络中的作用仍然未知。骨骼肌的发育和组成与肉用家禽生产效率和肉品质密切相关,尤其是胚胎期骨骼肌生成和发育是直接影响肌肉屠宰性能和风味的关键阶段。本研究以鸡12个发育时期的骨骼肌和成年鸡9个组织的RNA-seq为研究基础,分别从功能性
学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的智能应用场景对天线的性能和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带贴片天线因其固有的低剖面、轻巧等优势,非常契合各类物联网应用需求。因而,探索数理基础严密、通用性强的天线综合设计理论及方法,以满足物联网应用的迫切需求是当前微带贴片天线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致力于微带贴片天线模式综合设计理论及多模谐振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揭示扇形微带贴片天线的一般设计规律、漏波型与谐振型微带天线之间的演化
学位
玉米C型不育胞质(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C)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状稳定,在玉米杂交制种应用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然而,育性恢复机制复杂、强恢复系的缺乏是CMS-C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Rf4作为玉米CMS-C的主效恢复基因,可以恢复大部分C胞质不育系,在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Rf4目前未被克隆验证,其功能机制尚不清晰。为解析Rf4
学位
目前人类社会能源供应严重依赖不可再生化石能源,造成环境和能源危机,因此亟待发展新型可持续再生清洁能源。氢气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能源载体之一,近年来已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与研究。利用太阳能、水力发电和风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化学或光电化学分解水制备氢气,是非常重要、极具前景的一种未来能源解决方案。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
学位
家兔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饲养家畜,除满足人们对肉类和皮毛需求外,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在家兔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日粮营养成分与其他家畜相差不大,但其生长过程中脂肪组织沉积速率明显较低,表明其脂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极具研究价值,可探寻是否能够作为研究调节脂质积累分子机制的模型动物,也可为人类肥胖疾病研究提供借鉴。随着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能更好解析不同生理状态、发育阶段、不同组织的转录组差异,
学位
小麦产量三要素包括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穗粒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加小穗数是提高穗粒数的重要途径,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TaMADS6属于AGL6亚家族,目前在其它物种中对AGL6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器官和籽粒的发育。目前为止,TaMADS6在小麦中的功能研究很少。本研究发现,过表达TaMADS6显著增加了小穗数和穗粒数。同时本研究还从蛋白互作和转录调控下游基因这两个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车轻量化的关键。铝合金等轻金属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成为车身轻量化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材料自身的高成本以及制造工艺的不成熟,全铝车身的应用和开发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全钢车身中引入铝合金等轻合金材料,即铝钢混用,已成为现阶段车身轻量化的必然选择。然而,铝合金与钢的热导率、电阻率
学位
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但由于其网络结构和网络节点的自身特性,使其无法避免地在感知数据获取过程中可能发生数据缺失,使获取的数据集成为不完全数据集。通过对感知数据的处理分析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最终应用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应用的绝大部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都需要建立在没有数据缺失的完全数据集基础上。利用非缺失数据估计缺失数据并进行填补,是当前将不完
学位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黄山松(P.hwangshanensis)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分别是我国重要造林和观赏树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尾松主要分布于海拔700 m以下地带,黄山松则主要生长在海拔900 m以上地带,在700 m到900 m海拔范围内存在它们的天然渐渗杂种,此渐渗杂种在形态上表现出介于马尾松与黄山松两者之间的特点,其球果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极低。本研究通过对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