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冠心病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5月在吉林大学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护理、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持续3个月的短信宣教和电话随访。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分别利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以及生活质量。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实验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综合护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非常了解”的患者所占的比例(38%)显著高于对照组(16%)。4.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7.61±1.00)显著高于对照组(6.19±1.14),实验组患者的社会支持(45.06±7.03)显著高于对照组(38.92±8.64)。5.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疾病“非常了解”的患者所占比例(38%)显著高于干预前(10%)。7.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自我效能的水平(7.61±1.00)显著高于干预前(6.08±1.28);干预后社会支持的水平(45.06±7.03)显著高于干预前(37.32±10.36)。8.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干预前。9.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两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三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1.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疾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2.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3.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其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两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提示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的水平,从而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4.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三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提示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的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