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二次废水污染。利用过渡金属Fe(Ⅲ)溶液吸收烟气中SO2,S(Ⅳ)在溶液中被氧化为S(Ⅵ),既达到脱除SO2的目的,又可利用产生的稀硫酸制取不同的副产物,是回收法脱硫的一种重要研究方向。以千代田法为代表的Fe(Ⅲ)溶液烟气脱硫工艺,在酸性操作条件下,高液气比增加了运行费用,利用副产物稀硫酸制备石膏也限制了其发展。因此,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副产物的资源化是Fe(Ⅲ)脱硫今后的重点研究的问题。此外,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Fe(Ⅲ)溶液吸收SO2,尚缺少设备放大的动力学数据报导。综合以上的考虑,本文在系统地对Fe(Ⅲ)溶液吸收SO2工艺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铸铁屑作为填料协同Fe(Ⅲ)溶液吸收SO2,通过控制吸收液的pH值,提高SO2吸收效率,得到副产物铁盐溶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直流磁场强化铸铁填料吸收SO2;在副产物综合利用上,采用Fe2(SO4)3-Urea体系均相水解制备高附加值的纳米氧化铁红,并且得到硫酸铵化肥。本研究的Fe(Ⅲ)/铸铁屑工艺实现了烟气脱硫的绿色化。具体内容如下:
1.在Fe(Ⅲ)-S(Ⅳ)反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0.001-0.12M浓度范围内Fe(Ⅲ)溶液对SO2的吸收,并对溶液pH值,温度,液气比,SO2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表明:填料塔体积质量传质系数为0.0025s-1,pH=2.0,[Fe(Ⅲ)]=0.05M,温度控制在40℃左右,液气比保持在10L/m3,SO2吸收效率可大于75%。
计算了不同pH值条件下Fe(Ⅲ)和SO2水解过程中反应活性物种浓度分布,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影响Fe(Ⅲ)溶液吸收SO2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动力学反应方程r=k[FeOH2+][HSO3-],可以判据Fe(Ⅲ)-S(Ⅳ)催化氧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在双膜理论和气液流体传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实验条件下宏观反应动力学因子一增强因子E,可解释不同条件下SO2吸收效率的变化。验证了动力学反应方程r=k[FeOH2+][HSO3-]的正确性,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在pH<2.0的条件下利用Fe(Ⅲ)溶液吸收SO2,具有较低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和增强因子,为保证一定的脱硫效率,需要较大的气液接触表面积和较高的能耗,从成本上考虑需要采用其他方法协同进行烟气脱硫。
2.提出了利用铸铁屑填料协同Fe(Ⅲ)溶液吸收烟气中SO2的方法。对溶液pH,不同电解质溶液,SO2浓度,温度,填料层高度等单因素,以及吸收液循环喷淋进行了研究。表明铸铁屑的腐蚀过程能够提高SO2的吸收,所产生的Fe(Ⅲ),催化氧化液相中的S(Ⅳ),并且得到了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硫酸铁盐副产物。化学分析,XRD,和FIIR等研究手段表明,腐蚀过程中沉积的铁锈累积抑制腐蚀,从而降低SO2的吸收效率。吸收液中溶解氧不足会影响到Fe(Ⅱ)氧化并导致Fe(Ⅲ)浓度降,也阻碍了SO2的吸收。
SO2在腐蚀过程中的增强吸收和腐蚀途径为:当SO2进入溶液,就导致一序列电化学腐蚀反应;腐蚀初阶段的水合亚铁氧化物很容易氧化为三价铁氧化物;部分铁氧化物溶解进入溶液,从而控制吸收液的pH值并催化氧化S(Ⅳ);部分铁氧化物也反应生成难溶的羟基硫酸或亚硫酸铁盐,从而对SO2的吸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3.提出利用直流磁场强化Fe(Ⅲ)/铸铁屑填料吸收SO2,改善了填料层的板结状况,减轻填料层的重量,提高了脱硫效率。结果表明,直流磁场强化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烟气(700ppm
SO2去除效率的增强主要由腐蚀过程控制,直流磁场的作用在于改变铸铁屑表面的铁锈沉积形态,改善了填料层的板结问题。磁流体(MHD)力和磁场梯度力两种磁场作用力都能作用于铸铁屑表面的电化学腐蚀过程,铸铁屑表面产生的离子进入溶液后,不同离子在磁场力作用下产生定向迁移和运动,从而促使沉积的铁锈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更加疏松,有利于腐蚀进行和SO2吸收。
4.在副产物资源化方面,探索了纳米级铁红的Fe2(SO4)3-Urea体系均相水解制备,通过反应时间,铁离子浓度,尿素浓度,水解温度,煅烧温度等参数影响铁红颗粒形状和尺寸。在Urea/Fe=1.7,T=95℃,[Fe(Ⅲ)]=0.125M的条件下,8hr反应时间,可以控制溶液pH低于5,85%以上的Fe(Ⅲ)形成了铁红,水解产物经过800℃高温煅烧,获得50nm左右均一的球形赤铁矿晶形的铁红。Fe2(SO4)3-Urea体系水解和热处理过程为:Fe2(SO4)3-Urea体系水解形成各种碱式硫酸铁盐,进一步水解生成铵化黄钾铁钒和水合氢化黄钾铁钒,并形成少量的水铁矿晶,黄钾铁钒和水铁矿经过200-800热处理,得到产生均一的赤铁矿晶形铁红。
1.在Fe(Ⅲ)-S(Ⅳ)反应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0.001-0.12M浓度范围内Fe(Ⅲ)溶液对SO2的吸收,并对溶液pH值,温度,液气比,SO2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表明:填料塔体积质量传质系数为0.0025s-1,pH=2.0,[Fe(Ⅲ)]=0.05M,温度控制在40℃左右,液气比保持在10L/m3,SO2吸收效率可大于75%。
计算了不同pH值条件下Fe(Ⅲ)和SO2水解过程中反应活性物种浓度分布,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影响Fe(Ⅲ)溶液吸收SO2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动力学反应方程r=k[FeOH2+][HSO3-],可以判据Fe(Ⅲ)-S(Ⅳ)催化氧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在双膜理论和气液流体传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实验条件下宏观反应动力学因子一增强因子E,可解释不同条件下SO2吸收效率的变化。验证了动力学反应方程r=k[FeOH2+][HSO3-]的正确性,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在pH<2.0的条件下利用Fe(Ⅲ)溶液吸收SO2,具有较低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和增强因子,为保证一定的脱硫效率,需要较大的气液接触表面积和较高的能耗,从成本上考虑需要采用其他方法协同进行烟气脱硫。
2.提出了利用铸铁屑填料协同Fe(Ⅲ)溶液吸收烟气中SO2的方法。对溶液pH,不同电解质溶液,SO2浓度,温度,填料层高度等单因素,以及吸收液循环喷淋进行了研究。表明铸铁屑的腐蚀过程能够提高SO2的吸收,所产生的Fe(Ⅲ),催化氧化液相中的S(Ⅳ),并且得到了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硫酸铁盐副产物。化学分析,XRD,和FIIR等研究手段表明,腐蚀过程中沉积的铁锈累积抑制腐蚀,从而降低SO2的吸收效率。吸收液中溶解氧不足会影响到Fe(Ⅱ)氧化并导致Fe(Ⅲ)浓度降,也阻碍了SO2的吸收。
SO2在腐蚀过程中的增强吸收和腐蚀途径为:当SO2进入溶液,就导致一序列电化学腐蚀反应;腐蚀初阶段的水合亚铁氧化物很容易氧化为三价铁氧化物;部分铁氧化物溶解进入溶液,从而控制吸收液的pH值并催化氧化S(Ⅳ);部分铁氧化物也反应生成难溶的羟基硫酸或亚硫酸铁盐,从而对SO2的吸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3.提出利用直流磁场强化Fe(Ⅲ)/铸铁屑填料吸收SO2,改善了填料层的板结状况,减轻填料层的重量,提高了脱硫效率。结果表明,直流磁场强化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烟气(700ppm
4.在副产物资源化方面,探索了纳米级铁红的Fe2(SO4)3-Urea体系均相水解制备,通过反应时间,铁离子浓度,尿素浓度,水解温度,煅烧温度等参数影响铁红颗粒形状和尺寸。在Urea/Fe=1.7,T=95℃,[Fe(Ⅲ)]=0.125M的条件下,8hr反应时间,可以控制溶液pH低于5,85%以上的Fe(Ⅲ)形成了铁红,水解产物经过800℃高温煅烧,获得50nm左右均一的球形赤铁矿晶形的铁红。Fe2(SO4)3-Urea体系水解和热处理过程为:Fe2(SO4)3-Urea体系水解形成各种碱式硫酸铁盐,进一步水解生成铵化黄钾铁钒和水合氢化黄钾铁钒,并形成少量的水铁矿晶,黄钾铁钒和水铁矿经过200-800热处理,得到产生均一的赤铁矿晶形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