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分团注射成像单期增强扫描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显示及受检查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依据实验需要,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间,经腹部彩超诊断考虑为肾占位患者,行双肾宝石能谱CT平扫加增强检查。按照患者检查的前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肾脏分团注射单期增强扫描组(实验组)和肾脏单次注射双期动态增强扫描组(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共40例,均有完整的能谱CT检查资料和术后病理结果。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55.11±13.47岁;左肾肿瘤9例,右肾肿瘤11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52.37±9.18岁;左肾肿瘤12例,右肾肿瘤8例。应用宝石能谱CT及AW Volume Share5工作站,对图像进行采集和分析。增强造影剂静脉注射使用Irich medical双筒高压注射器。扫描参数:管电压为0.5ms内,140kVp和80kVp瞬时双能切换,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层厚为5mm,层间距为5mm,重建轴位图像层厚为0.625mm,层间距为0.625mm,螺距为0.984:1。增强扫描方法:实验组120ml300mgl/ml非离子型碘做对比剂,将该对比剂分两次注射,第一次以4.5ml/s的速度注射70ml,约15.5s;第一次注射结束后25s进行第二次注射,对比剂剂量为50ml,生理盐水剂量40ml,速率为4.5ml/s,约20s;第一次注药幵始后70s釆集CMP图像。扫描范围自肾上腺区至肾下极。扫描参数:实验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600mAs,层厚为5mm,层间距5mm,重建轴位图像层厚为0.625mm,层间距为0.625mm,螺距为0.984:1。对照组一次性注入100ml300mgl/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0ml/s。在腹主动脉起始处设置监测点(阈值选择为100HU),进行监测扫描,开始注对比剂,达阈值后自动扫描釆集CMP图像,CMP扫描结束后60s进行NP扫描。由两名腹部影像诊断主任医师,分别对两组病例的CT增强图像进行评估。评估要点是:1.测量肾肿瘤区及其周围实质区CT值;2.测量肾静脉CT值;3.测量肿瘤大小、与肾周围脂肪间隙关系;4.测量每次扫描DLP值;5.计算肾肿瘤病灶、肾实质、肾静脉的LKR、CNR、SNR、ED值;6.主观评价:对病灶的显示清晰度分析评分。应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定量评估(CT值):实验组皮质期(60Kev)肿瘤平均CT值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44);实验组患侧肾皮质平均CT值高于对照组肾皮质期平均C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4)。实验组LKR接近0.7,对照组LKR接近1.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实验组CNR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14);SNR值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38)。3.肾静脉成像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皮质期,肾静脉平均CT值分别为200.55±43.38HU和113.20±42.64HU,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VR像能较清晰显示肾动、静脉主干及肾外主要分支解剖结构的病例为20例(100%),对照组为18例(80%),其二者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4.两组患者主观评分分析:实验组得3分者计3人,得4分者计17人,对照组得3分者计2人,得4分者计18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609)。5.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对比分析:实验组病例平均有效剂量为7.25mSv,对照组病例平均有效剂量为15.64mSv,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有效剂量的降幅达46%。6.两组患者造影剂摄入量及碘含量对比分析:实验组平均摄入剂量为120ml,平均剂量为1.8ml/kg。结论1.能谱CT分团注射单期增强CT扫描肾透明细胞癌病灶显示良好。2.能谱CT分团注射单期增强CT扫描对于肾静脉显示良好,优于单次注射双期扫描,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术前临床T分期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3.能谱CT分团注射单期增强CT扫描极大的减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幅达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