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杨士弘的《唐音》作为唐诗学史上第一个以盛唐为宗主的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后人在追溯唐诗学史的发展时,都肯定《唐音》承接南宋严羽所倡导的尊盛唐的诗学理论,同时开启了以高棅《唐诗品汇》为代表的明代唐诗学。但是这一定位忽略了《唐音》产生的元代江西地域自身的诗学发展,也忽略杨士弘所受到的元代文学、诗学影响。对《唐音》的诗学思想,学人往往从严羽的诗学观、或者从明人的言论中寻找解释,忽略了明人对《唐音》的解读同时带有明人自身的诗学倾向。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杨士弘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唐音》在元后期出现有其必然性。要解释为何《唐音》产生于元代后期,必须要先理解元代诗学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其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三大地域:北方(以大都为主)、江浙、江西,在“宗唐复古”共同的口号下,发展着各自的诗学观念。北方文学与江浙、江西组成的南方文学在元初又呈现南北差异。随着统治者政策调整,南方儒士陆续北上,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至元仁宗时期,南士逐渐在大都形成自己的文学集团。在元文宗时期,以虞集为首的南士成为大都文坛的领袖,南北文学合一,共奏“盛世之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杨士弘编选《唐音》时所受的影响入手,探讨杨士弘诗学思想中受江西诗学影响的部分。第二章对《唐音》的内容和版本分析。关于《唐音》的体例、内容分析,笔者从它容易被误读的几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唐音》三部分的体例、选诗目标,接着围绕《唐音》的盛唐诗格;中、晚唐诗篇的选入,分别展开叙述。其次着重分析了《唐音》不选李、杜、韩诗歌的原因。最后是对《唐音》三种系统版本简要的分析。第三章为《唐音》的接受研究,前辈论者多从元明的诗话、个人文集阐述明人对《唐音》的观点。笔者借助西方接受理论,对《唐音》在元末、明代的接受进行重新梳理。《唐音》完成后不久,江西地区开始战乱频频,十几年后元代灭亡,所以《唐音》虽然在当时已有刊刻,但是影响有限。进入明代后从民间到官方,从书市市场个人阅读,《唐音》得到了整个明代社会的关注,同时,重刊《唐音》、批点《唐音》、注释《唐音》、删选《唐音》、“和《唐音》诗”诗集等等纷纷产生,这些选本诗集受《唐音》影响产生,反过来又扩大了《唐音》在明代的讨论。从这些选本刊本中看到元明清诗学思潮、诗学观念倾向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