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及其接受研究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杨士弘的《唐音》作为唐诗学史上第一个以盛唐为宗主的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后人在追溯唐诗学史的发展时,都肯定《唐音》承接南宋严羽所倡导的尊盛唐的诗学理论,同时开启了以高棅《唐诗品汇》为代表的明代唐诗学。但是这一定位忽略了《唐音》产生的元代江西地域自身的诗学发展,也忽略杨士弘所受到的元代文学、诗学影响。对《唐音》的诗学思想,学人往往从严羽的诗学观、或者从明人的言论中寻找解释,忽略了明人对《唐音》的解读同时带有明人自身的诗学倾向。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杨士弘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唐音》在元后期出现有其必然性。要解释为何《唐音》产生于元代后期,必须要先理解元代诗学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其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三大地域:北方(以大都为主)、江浙、江西,在“宗唐复古”共同的口号下,发展着各自的诗学观念。北方文学与江浙、江西组成的南方文学在元初又呈现南北差异。随着统治者政策调整,南方儒士陆续北上,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至元仁宗时期,南士逐渐在大都形成自己的文学集团。在元文宗时期,以虞集为首的南士成为大都文坛的领袖,南北文学合一,共奏“盛世之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杨士弘编选《唐音》时所受的影响入手,探讨杨士弘诗学思想中受江西诗学影响的部分。第二章对《唐音》的内容和版本分析。关于《唐音》的体例、内容分析,笔者从它容易被误读的几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唐音》三部分的体例、选诗目标,接着围绕《唐音》的盛唐诗格;中、晚唐诗篇的选入,分别展开叙述。其次着重分析了《唐音》不选李、杜、韩诗歌的原因。最后是对《唐音》三种系统版本简要的分析。第三章为《唐音》的接受研究,前辈论者多从元明的诗话、个人文集阐述明人对《唐音》的观点。笔者借助西方接受理论,对《唐音》在元末、明代的接受进行重新梳理。《唐音》完成后不久,江西地区开始战乱频频,十几年后元代灭亡,所以《唐音》虽然在当时已有刊刻,但是影响有限。进入明代后从民间到官方,从书市市场个人阅读,《唐音》得到了整个明代社会的关注,同时,重刊《唐音》、批点《唐音》、注释《唐音》、删选《唐音》、“和《唐音》诗”诗集等等纷纷产生,这些选本诗集受《唐音》影响产生,反过来又扩大了《唐音》在明代的讨论。从这些选本刊本中看到元明清诗学思潮、诗学观念倾向的变化。
其他文献
肥胖是人类高血压、高血脂、II型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代谢与肥胖密切相关,因而探究脂类代谢的调控机理对探索疾病的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α-黑色素细胞
“写意”这个词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古往今来,它时常活跃在诸如书法、国画、建筑艺术、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文化艺术理论和典籍当中。然而,“写意雕塑”却是个新颖的名词,至于
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两汉贵族乐府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乐府的分类及贵族乐府的定义。首先,介绍历代学者对汉代乐府的分类依据、分类
中国现代新诗,虽然名义上是在打破古典诗歌传统的藩篱上建立的,但新诗发展百年来,却难以真正完全脱去古典诗歌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从五四白话新诗始,现代新诗的诗人们就一
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指导督促旅游民宿政策落实、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等在内的政策亮点,无不触及旅游平台经济发展的要点、难点,“吃透”这项政
报纸
冯廷櫆是清初山左诗坛重要作家,他的诗歌不仅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大力推举,并且也为同辈诗人赵执信、田雯、徐釚、谢重辉等所激赏。在康熙初年“神韵说”风靡文坛之际,
气象因素的强随机性与强波动性直接影响新能源出力与用户用电行为。针对基于整体历史数据生成多源-荷联合场景集时难以体现特定气象下的多源-荷概率分布特性的不足,提出一种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在日常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整个信息化的安全及运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的需要安全、稳定、可靠的服务为信息运维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的日益提高,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技术克服了传统食品热处理破坏食品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
刘震云是当代文坛中创作风格多样,深受热议的一位作家。其小说创作主题多样,主要包括权利、历史、故乡等。其中一致的方向是:以故乡这片土地为依托,揭示人类生存困境,人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