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对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的知信行情况以及围手术体温管理现状,为构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提供依据。2.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在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构建并实施规范化的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以降低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
方法: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预防IPH知信行情况与围手术期体温管理现状调查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参考专家意见设计《手术室护士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浙江省某三甲综合医院143名手术室护士,采用纸质问卷、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2018年1月-4月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择期手术的112名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围手术体温管理现状进行调研,按照调查表的条目进行逐项观察,收集围手术期体温管理的相关数据。
第二部分: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
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通过确定主题、组建成立多学科专家小组、绘制预防IPH管理流程图、对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和制定干预策略5个步骤,筛选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第三部分:HFMEA改进策略在预防IPH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选取2018年1月-4月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实施手术的11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12月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手术的11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方案,实验组实施基于HFMEA构建的干预方案。观察改进措施实施前后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并发症,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失效风险指数,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知信行情况等指标。应用SPSS2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探讨HFMEA在预防IPH的应用效果。
结果:
1.问卷调查共调查浙江省某三甲医院143名手术室护士,预防IPH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44±2.11)分,标准化后平均得分为(64.43±21.12)分;预防IPH相关态度平均得分为(39.62±6.44)分,标准化后平均得分为(79.24±12.89)分;预防IPH防护相关行为平均得分为(18.23±3.57)分,标准化后平均得分为(60.77±11.94)分。围手术期保温措施要点执行情况调查表显示:2018年1月-4月期间实施手术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2例,发生低体温44例,低体温的发生率为39.29%;共观察保温措施1133项,保温措施执行要点的总执行率为45.65%,其中对于“低体温风险评估”、“术前主动保温”、“液体加温至37℃再输注”三个项目的执行率最低。
2.基于HFMEA理论,绘制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图。通过失效风险指数评估和决策树(HFMEA Decision Tree TM)分析,最终确定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中的7个高风险失效环节:“未评估患者低体温风险”、“手术间温度设定低于21℃”、“未监测体温”、“床单位潮湿未及时更换”、“术中输液未加温”、“术中冲洗液未加温”、“未使用暖风机等保温措施”,分析其失效原因并制定干预措施,构建预防IPH的HFMEA管理模式。
3.通过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实验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的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失效风险指数比较,7项高风险失效模式在干预后失效风险指数均显著下降;HFMEA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对低体温的相关知信行情况有所改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的对预防IPH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对预防IPH的相关知识存在欠缺,对预防IPH的的相关措施未实施到位;2018年1月-4月调查期内的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保温措施执行率较低。
2.使用HFMEA方法能够筛选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高风险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3.HFMEA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IPH的发生率,有助于优化围手术室期体温管理的流程,实现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可推广使用。
1.了解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对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的知信行情况以及围手术体温管理现状,为构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提供依据。2.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HFMEA)在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构建并实施规范化的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以降低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
方法: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预防IPH知信行情况与围手术期体温管理现状调查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参考专家意见设计《手术室护士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浙江省某三甲综合医院143名手术室护士,采用纸质问卷、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2018年1月-4月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择期手术的112名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围手术体温管理现状进行调研,按照调查表的条目进行逐项观察,收集围手术期体温管理的相关数据。
第二部分: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
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通过确定主题、组建成立多学科专家小组、绘制预防IPH管理流程图、对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和制定干预策略5个步骤,筛选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第三部分:HFMEA改进策略在预防IPH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选取2018年1月-4月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实施手术的11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9月-12月在该院手术室实施手术的11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方案,实验组实施基于HFMEA构建的干预方案。观察改进措施实施前后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并发症,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失效风险指数,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知信行情况等指标。应用SPSS2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探讨HFMEA在预防IPH的应用效果。
结果:
1.问卷调查共调查浙江省某三甲医院143名手术室护士,预防IPH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44±2.11)分,标准化后平均得分为(64.43±21.12)分;预防IPH相关态度平均得分为(39.62±6.44)分,标准化后平均得分为(79.24±12.89)分;预防IPH防护相关行为平均得分为(18.23±3.57)分,标准化后平均得分为(60.77±11.94)分。围手术期保温措施要点执行情况调查表显示:2018年1月-4月期间实施手术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2例,发生低体温44例,低体温的发生率为39.29%;共观察保温措施1133项,保温措施执行要点的总执行率为45.65%,其中对于“低体温风险评估”、“术前主动保温”、“液体加温至37℃再输注”三个项目的执行率最低。
2.基于HFMEA理论,绘制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图。通过失效风险指数评估和决策树(HFMEA Decision Tree TM)分析,最终确定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中的7个高风险失效环节:“未评估患者低体温风险”、“手术间温度设定低于21℃”、“未监测体温”、“床单位潮湿未及时更换”、“术中输液未加温”、“术中冲洗液未加温”、“未使用暖风机等保温措施”,分析其失效原因并制定干预措施,构建预防IPH的HFMEA管理模式。
3.通过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实验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的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失效风险指数比较,7项高风险失效模式在干预后失效风险指数均显著下降;HFMEA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对低体温的相关知信行情况有所改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的对预防IPH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对预防IPH的相关知识存在欠缺,对预防IPH的的相关措施未实施到位;2018年1月-4月调查期内的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手术室护士围手术期保温措施执行率较低。
2.使用HFMEA方法能够筛选出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高风险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3.HFMEA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IPH的发生率,有助于优化围手术室期体温管理的流程,实现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