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ESCC)及癌旁食管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探讨MIF的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ESCC血管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ESCC组织及12例癌旁食管上皮组织中MIF、VEGF、P53、CD34的表达,镜下根据CD34阳性表达计数MVD水平。结果:1、MIF在ESCC及癌旁食管组织中均有表达,癌旁组织中主要集中于生长活跃的生发层细胞,ESCC中MIF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食管组织(P<0.05)。2、MIF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病变范围、淋巴结转移、肿瘤的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3、VEGF表达阳性在ESCC中(79.6%, 43/54)高于癌旁组织(33.3%, 4/12) (P<0.05);P53表达阳性在ESCC中(66.7%, 36/54)高于癌旁组织(33.3%, 4/12) (P<0.05);根据CD34阳性计算,ESCC组织MVD平均值为19.19±6.17,癌旁食管组织MVD平均为11.35±3.32 (P<0.05)。4、包括癌组织及对照组癌旁组织在内的所有标本中,MIF表达与VEGF、P53的表达程度及MV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而在ESCC组织中,MIF与VEGF和P5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MVD水平无关(P>0.05)。在ESCC组织中及所有标本中,P53与VEGF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5、考虑到VEGF及P53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提示MIF表达与MVD水平在ESCC组织及所有标本中均无关(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是参与ESCC癌变过程的分子事件,虽无证据说明其与ESCC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但其参与食管上皮癌变过程的血管形成,且可能通过促进VEGF生成及P53突变,促进ESCC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