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繁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导致河流生态系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受人类干扰最严重的生境之一。水体污染已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并改变其地理分布格局。但是,污染物影响群落组成的过程和机理并不明晰,尤其针对水生态系统过程具有关键作用的浮游动物群落类群。总体而言,扩散作用(dispersal)和环境选择作用(species sorting)是决定河流生态系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地理分布的两个竞争性过程,而二者的相对重要性具有地理尺度依赖性和环境梯度长度依赖性。虽然,无污染河流的研究充分表明,环境选择作用只在具有中度扩散的流域尺度对群落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空间尺度减小,如单条河流尺度,扩散作用增强,环境选择作用不再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在污染河流生态系统,污染物汇入导致水环境对生物区系的胁迫增强,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过程和机理仍不清楚。而对主要作用机制的揭示对于污染水体评价及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鉴于环境选择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尺度依赖性,本研究以典型淡水生物类群—浮游动物为研究对象,拟从三个不同的地理尺度:流域尺度(海河流域)、单条河流尺度(潮白河)及点源扰动的河段尺度(污水处理厂出水受纳河流)逐一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导致这种空间分布格局的驱动力,揭示扩散作用和环境选择作用在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以揭示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作用过程和机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流域尺度 流域尺度研究结果表明轮虫群落在海河流域的不同区域具有显著性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轮虫群落组成在区域内及区域间水平上均具有高水平的不相似性(区域内相似性<24.49%;区域间不相似性>78.5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局域环境变量(total nitrogen、ammonia nitrogen、total phosphorus、soluble reactivephosphorus、water temperature)和区域空间变量(latitude)对轮虫群落结构均具有重要影响。变差分解分析(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结果表明,与空间扩散作用(4.5%)相比,环境因子对群落空间差异的解释度更高(10.0%),环境梯度的选择作用是污染河流生态系统中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作用机制。由此,在高度污染河流生态系统中,在流域地理尺度上,环境选择作用是驱动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作用过程,即水体污染决定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 2)单条河流尺度 单条河流尺度的研究表明浮游动物群落在潮白河山区段、城市段及农业区段的环境梯度上具显著性空间差异(global R=0.544,P<0.001)。与水体污染相关的水质变量,如:总磷(TP,P<0.001)、叶绿素a(Chl_a,P<0.01),是导致这种空间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变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群落空间差异的解释度为42.4%,大于空间因子的解释度(23.6%)。因此,在单条河流的小尺度上,环境选择作用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作用过程,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形成的河流水体高度环境选择压力是形成浮游动物群落地理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力。 3)点源污染的河段尺度 通过对五条具有不同背景环境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受纳河流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汇入均对受纳河流浮游动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且汇入量越大,影响越大,这是一个积累效应过程。即使是在800m的空间尺度,浮游动物高度扩散的条件下,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对河流水体环境的改变导致的环境选择作用足以改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 另外,河流水体本底值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对河流浮游动物群落的效应不同。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氮磷本底值低且溶氧充足的河流补充氮源,增加河流的初级生产力,有益于河流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尤其是后生浮游动物种类,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有害物质(如氨氮)浓度高的受纳河流起到稀释有害物质的作用,有利于河流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如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受纳河流;而在清河、小红门及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出水受纳河流,出水汇入后pH、溶解氧和Chl_a浓度降低,河流水体温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尤其是后生浮游动物种类和丰度减少。 总之,在三个不同地理尺度的研究表明,在污染河流生态系统中,环境选择作用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作用机制。本研究的结果还强调,污染导致环境选择作用增强,即使是在小尺度上,在污染河流生态系统中,环境选择作用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