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都市商务中心区功能过于单一导致中心区活力普遍衰退,进入21世纪,重塑城市活力成为城市中心区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活力的主要载体和发生器,成为研究中心区活力的主要空间领域。但城市活力的形成不仅依托公共空间自身特性,还受到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功能构成等方面的影响,只有系统认识影响中心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建成环境因素,才能切实探讨城市中心区活力的提升策略。因此,本研究选取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公共空间活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中心区及周边建成环境特征探索影响其活力时空分布的建成环境因素。本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实地调研、地理编码与空间分析技术,采集、统计与呈现福田中心区活动强度与多样性在各个公共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由周边建成环境、毗邻用地环境、公共空间内部环境三个尺度构成的建成环境影响因子库,建构理论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中心区活动强度与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的建成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居住人口密度、出站人流密度、商业用地占比、街坊功能混合度、坐憩设施密度、有顶场地占比与活动强度均为正相关,而周边功能混合度、交通干道占比、与毗邻道路高差与活动强度为负相关关系。另外地铁出站人流密度、线点率、交通干道占比、与毗邻道路高差、商业用地占比、公交站点密度、界面开敞度、街坊功能混合度、NDVI、照明设施密度及有顶场地占比与活动多样性均为正相关关系,而坐憩设施密度与活动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建成环境必须通过高密度的周边建成环境提供活力供给,通过交通与商业服务设施建立活力联系,并通过有效的公共空间设施提供活力支撑。由此提出面向持续活力建设的空间圈层模式及构建人群聚集功能区、加强交通与功能联系、完善公共空间内部设施环境等针对福田中心区的活力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