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占老年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更加值得关注。近年来,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学术界也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农民养老的新思路,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许多研究认为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在弱化,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土地在农民养老保障中的实际支持力到底有多大,这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本研究测算了土地收益对农民养老需求的实际贡献率,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提高土地收益贡献率的现实途径。首先,本研究将农民养老基本需求初步界定为衣、食、住、行四方面,通过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农民养老基本需求情况,并且对农民养老需求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同时通过定量的数理统计,对不同地区的土地收益进行了分别的测算。其次,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地区土地收益在满足农民养老方面的贡献率,研究发现,2010年全国人均土地收益贡献率为78.91%,其中东部地区为53.7%,中部地区为61.75%,西部地区为69.51%。可见,土地收益在农民养老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本研究分析了农民养老需求的缺口,全国及各地区从2000年到2009年的养老需求缺口都在不断增大,只是2010年略有缩减。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土地收益在满足农民养老基本需求方面的适度性进行了分析,全国人均土地收益在适度区间之内,能够满足养老需求。但是东部和中部地区却恰恰相反,人均土地收益基本没达到需求下限。因此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土地收益贡献率的必要性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土地收益贡献率的现实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