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在教育实践中最直接和持续的问题之一是学生非投入现象,这一现象随着普及教育的实现而尤为明显。而由学生的非投入引起的成绩低下和“高分低能”现象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大学生从行为、认知、情感三方面对教学活动的投入,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不仅对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展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本论文的研究针对高中生这一群体,应用实证研究法来了解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情况,学生参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以及多个变量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将生物考试成绩和生物科学素养测试得分作为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本研究选择上海市的重点高中格致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观察、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先后两年针对格致中学两届使用不同版本生物教材的全体高二学生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学生参与和学习结果具有相关性。(1)生物考试中多数题型的得分均同时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表现相关。(2)生物科学素养中精神、态度、伦理和情感部分的得分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相关,技能与方法部分素养的养成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相关,而基础知识部分素养的养成与三方面的参与都相关。积极的情感参与对三方面素养的形成都是必不可少的。2.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1)女生在行为参与方面明显多于男生,并且在学习中更多地依赖教师;在情感参与部分,女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占主导,而男生则以消极的情感体验占主导。(2)普通班的学生比理科班的学生表现得更加专心,并且有更多的乐趣体验。(3)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在行为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上都明显优于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依赖教师。(4)母亲的学历对学生在生物学教学中各项参与的影响不明显,而父亲的学历对学生的行为参与以及深层次认知策略的使用都有显著影响。(5)不同教学风格的三位教师的学生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6)参加生物双语课、生物竞赛和课外生物实验对学生的行为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都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参加生物竞赛的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明显减少,表现得更加独立。3.造成生物学习结果不平衡的原因。(1)学校工作安排上的倾向;(2)学生家庭中的影响;(3)学生功利性的学习态度;(4)教师的观念和教学策略的影响。4.提高学生参与、改进上海地区生命科学教学现状的几点对策。(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2)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方式;(3)体现主体性的学生地位;(4)开展多样化的学生活动;(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6)完善合理化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