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英国卓越的诗人和画家,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大的神秘家。布莱克自幼耽于空想,常常见神见鬼,游心于不可思议的幻境。无论从其诗歌意义上的深刻性和尖锐性上说,还是从表现形式上的有力性上说,都是前无古人的:而他的长诗,就连形式都是一种独创,其深刻的内容吸引了无数读者。“毫无疑问布莱克是全部英语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神秘性和理解的不确定性。几乎对布莱克每一首诗的理解都有多个版本,专家及读者一直在研究和猜测诗人诗歌的真实含义,但均无定论。但也正是其诗歌含义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性成为其诗歌魅力永存关键。因此,要正确理解诗人诗歌的真实含义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意义,探究其诗歌写作理论就变得尤为重要。
论文采用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其生长的社会环境、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其诗歌创作基础、哲学内涵、主要表现手法、鲜明独特的写作特征等方面入手,去梳理、总结和探究其诗歌创作理论。从而为准确理解其诗歌真实含义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通过对布莱克诗歌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想象”是布莱克诗歌创作的源泉,也是构建其神话体系的基础;“对立观”是其诗歌创作体现的哲学观点,这不仅体现在其诗歌形式上也体现在其诗歌所要表达的深远含义上;“象征”是他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使其诗歌具有神秘性和意义不确定性的原因所在;“简单与复杂的完美结合”是其诗歌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