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就基本公共服务而言,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与其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不足、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多元与其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的单一已成为公共服务“需求-供给”这一链条中的两对矛盾,且城乡、地区间公共服务供给的显著差异成为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而政府间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就要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平衡效应。本文从投入、产出、受益三个层面构建了包含45个四级指标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涵盖了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文化、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障与就业五个单项基本公共服务,采用综合评价法和基尼系数计算全国及各省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并利用我国2009-2016年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和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研究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供给水平来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提升程度不同。其中,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供给水平最高,对全国供给水平的平均贡献率最大。(2)从均等化程度来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公共文化的均等化水平最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最高。(3)当考虑省际间空间相关性作用的情况下,除环境保护服务不显著外,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受到相邻省域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域的影响非常显著,不同省域之间存在很强的正向溢出效应,变量的空间集聚特征是高值与高值集聚,低值与低值集聚。(4)从转移支付等变量的影响效应来看,人均转移支付的增加会相对降低本省的综合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与就业的供给水平,同时,周边省份的搭便车行为会减少该省的公共文化供给水平,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了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增加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激发地方政府官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动性,平衡地区之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省区之间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良性互动,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应由专注于经济生产型转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共服务领域,减小经济支出对公共服务的挤出效应。第二,充分重视空间溢出效应,重视政府间行为的竞争与模仿效应,充分发挥横向博弈与竞争机制在政府间的积极作用,促使政府间形成良性互动,保证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符合国家政策需要,增加群众的获得感。第三,进一步从转移支付体系、结构、资金分配方式等方面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均衡地区财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与引导作用。第四,改变传统以投入导向为原则的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以产出甚至是受益为导向的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减小在空间效应下的转移支付存在的负向约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