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基2D/3D胶体光子晶体的结构调控和光学性能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体光子晶体,是受自然界中光子晶体结构的启发、通过单分散乳胶粒的自组装而形成,呈现出的颜色鲜艳,色彩饱和度高,可作为检测特定分析物的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但传统以苯乙烯(St)为基体的光子晶体膜存在功能单一、脆性高、难揭膜、响应慢等不足。本文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得两种单分散性的功能性微球聚(苯乙烯-co-烯丙胺)(Poly(St-co-AA))和聚(苯乙烯-co-N-羟甲基丙烯酰胺)(Poly(St-co)-NMA)),分别采用针尖法和垂直沉降法构筑了 2D光子晶体纳米复合凝胶传感器和无裂纹的自交联3D光子晶体,并对其化学组成、粒径大小和分布、响应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开展了如下两部分工作:(1)借鉴纳米复合思想,将以无机纳米黏土硅酸镁锂(LMSH)为物理交联剂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oly(NIPAm/LMSH))纳米复合水凝胶与2DPoly(St-co-AA)光子晶体相结合,制得温度响应性敏感和溶胀速率快的2D光子晶体纳米复合凝胶膜。确证了产物的化学组成,系统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和AA/St体积比对Poly(St-co-AA)微球水动力学直径(DH)、多分散性指数(PDI)、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探究了不同温度和溶胀时间下纳米复合凝胶膜中光子晶体的形貌和间距变化。结果表明:随AA/St体积百分比由4%增至8%,Poly(St-co-AA)微球的DH由655.7 nm降至471.8 nm,PDI为0.034-0.134;调节温度至37℃,所得光子晶体纳米复合凝胶膜从载玻片上自动脱离剥落;当溶胀时间由0增至8min,凝胶膜中的微球间距由654 nm增至1128 nm,表明该纳米复合凝胶膜在温度/湿度检测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2)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得具有核壳结构、且表面含有活性-OH基团的Poly(St-co-NMA)微球,由FTIR、XPS和EA证实St和NMA成功共聚,探索了不同NMA/St质量百分比对微球粒径大小和单分散性的影响关系,发现随NMA/St质量百分比由5.5%增至28%,微球的DH由347.6 nm降至192.8 nm,微球的PDI值均在0.05以下。此后,利用羟基的缩合,采用垂直沉积法制得无裂纹的自交联3D光子晶体膜,并具有透明度高、耐水性强、在水中显示出结构色的特征,在432 nm处显示单一、尖锐的衍射峰。此外,对比研究了水平沉积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得的3D光子晶体在微球排列和光学性能的差异,证实提出的冷冻干燥法制备光子晶体的可行性,为光子晶体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引入化学史知识、加强化学史教育正是落实科学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科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新
本文分析我国证券登记结算系统的风险和证券登记模式优化。总结论是:中国的证券结算体系在运行和组织机构层次经过了多次规范整合,已经基本符合国际标准,而在风险控制管理层
学理通说认为,证明评价模式经历了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现代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三个阶段。历史轮回,当事实审理法官重新获得事实认定的权力和自由之后,自由心证因其在
基于对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实现方法的研究,首先,分析现代企业用户权限多样性。然后,给出应用系统用户与数据库用户统一权限管理方法,其中包括功能模块与数据库实体相
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s,PAK)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如细胞骨架重构、细胞迁移、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的凋亡或生存。在神经系统中,PAK可能与大脑发育、神
背景:脑卒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给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方法预防及治疗脑卒中。缺血预处理诱导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存在于髓系细胞中,是白细胞分泌的一种酶,催化形成多种活性氧化剂。MPO除参与防御反应外,还参与了氧化-炎症反应。血管炎症是指炎症细胞的
从软件测试的技术与过程、持续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充分性准则等方面简要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思想 ;讨论软件测试中的若干问题 ,包括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测试预言
冠心病为多基因遗传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炎症反应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临床学者普遍认为除炎性因子外,免疫因子在疾病的发
<正> 一、无过失责任的概念 在英美法中,“无过失责任”称为“liability without fault”或“no-fault liability”,据考证,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巴兰庭(Ballantine)于1916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