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来源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从毛泽东思想武装人民建立新中国经由邓小平理论指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人民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中国,再到胡锦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无不体现了这一宏伟而艰巨的战略构想和理想目标。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不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目标,而且是一个动态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反,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因时因地因条件的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探讨和分析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关系,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上的丰富和继承,而且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上明确前进的目标和方向,确立正确的原则和方针,运用得当的政策和措施,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分析方法,首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现实性,较深入的论证了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有其根本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并对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作了实践上的探索。通过这种论证和探索,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和以人为本手段的有机统一,从而为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更加自觉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上的佐证和实践上的指导。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做出概念上的界定和内涵上的区分,并初步分析了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和谐四个方面的理性分析,得出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的根本结论。第三部分,结合当代中国的国情和现状,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分别作了理论上的浅析和实践上的探索。
其他文献
借鉴微电网运行的模式结构,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对象,融合储能、电能质量控制、功率流优化控制、能量管理以及远程监控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微网技术的家庭光伏发电及能量管理系
期刊
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接穗形式、嫁接组合等因素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省茶树良种嫁接以秋季或春季进行为宜;嫁接方法以"一芽
江苏全面现代化的短腿在农村,建设高绩效、高胜任力的村镇管理人员队伍有助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研究江苏村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胜任力模型分析胜任要
<正>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之一,它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构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纵观党的历史,革命
转型升级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社会服务认识不足、社会服务机制不健全、资源匮乏等是高职院校行使社会服务功能的
光伏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代表着新能源发展的方向。作为国内首个拥有完善的光伏产业链的新余市,正逐步开展家庭分布式电站的建设。然而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当
目前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逐渐上升,但缺乏相关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求有效的护理模式以缓解痴呆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老年痴呆护理的关键。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老年
<正> 脑力劳动者由于思维劳动强度大于体力劳动强度,体质大都虚弱,易罹患神经衰弱综合症。因此,从健康长寿和提高工作的效率方面考虑,脑力劳动者除了要汪意科学用脑外,还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