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插层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层状硅酸盐的有机改性及单体插层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探讨了单体插层形成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机理,并进一步考察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问题。 用烷基铵盐作为插层剂对层状硅酸盐进行了有机改性,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层状硅酸盐的层间距增大,烷基铵盐已插层到层状硅酸盐晶层间。 用不同含量的改性层状硅酸盐与ε-己内酰胺通过单体插层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尼龙6/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电子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层状硅酸盐晶层发生剥离,晶层均匀分散于尼龙6基体中,局部区域有层间距为20~30nm的多层结构;对其热性能、吸水性能及熔融指数都作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优于纯尼龙6,并随改性层状硅酸盐含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层状硅酸盐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使尼龙6的结晶温度明显提高。吸水性能比纯尼龙6显著降低。本文提出了形成尼龙6/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机理并设想了其形成的结构模型。 同样用单体插层原位聚合法合成了PET/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其TEM照片显示,层状硅酸盐晶层发生部分剥离,大部分仍保持多层结构,但层间距已明显增大。 首次合成了PBT/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TEM照片发现,层状硅酸盐晶层部分发生剥离,分散的晶层平均厚度在10-30nm,多层结构部分层间距约有10nm。Molau实验表明层状硅酸盐与PBT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化学结合力。 通过对尼龙6/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与聚酯/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比较,提出单体的位阻和极性影响纳米复合材料形成的论点。
其他文献
FeS2(pyrite)是一种具有合适禁带宽度(Eg≈0.95eV)和较高光吸收系数(λ<700nm时,α>5×105cm-1)的半导体材料,其组元元素储量十分丰富、无毒,而且在制备太阳能电池时可以以薄膜形式使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分别在硅(100)、玻璃基片上沉积了NiZn铁氧体薄膜,研究了成膜机制和制备高性能NiZn铁氧体薄膜的条件,并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磁性能与沉积过程的关系。通过SEM、XRD、VSM等分析表明:薄膜的主晶相为尖晶石结构,不同基片上薄膜晶粒尺寸均随基片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硅基片上薄膜在(400)晶面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薄膜的沉积速率随基片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
作为一种新型轻质高温结构材料,TiAl基合金以其高的比强度、优异的高温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由于金属间化合物本征特性,TiAl
该文采用小孔法测试锤击前后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研究了锤击处理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和显微硬度仪对锤击处理前后焊缝的组织形貌和硬度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