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中国通过“引进来”境外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文化思想等,在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已经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开放,不仅中国的企业走了出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机遇。然而,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文化殖民主义”都成为横亘在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阻碍。文化殖民思想源于殖民主义阶段。殖民时代后期,西方殖民者逐渐放弃以领土制服和武装霸权进行的殖民主义活动,通过西方中心主义和霸权文化等的文化意识形态的输出,实现征服他者的目的,而城市物质空间则是这种文化殖民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文化殖民主义实施力度最高、体现最充分的城市物质空间便是殖民地的规划建设。定位为殖民政府政治经济中心的大城市成为宗主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试验田,为了彰显其文化话语权,快速实现统治阶层的权力与地位,殖民地规划和建筑具有浓厚的文化政治思想。当今,这种文化殖民并未消失,只是以更为隐匿的姿态进行延续。笔者借鉴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方法,通过分析伪满洲国时期的长春“新京”规划、法属摩洛哥时期的拉巴特和卡萨布兰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法属阿尔及利亚时期的阿尔及尔炮弹规划,以揭示“殖民地”城市物质空间形式与文化殖民的关联性。本文旨在认识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内在逻辑,促使我们对当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诸多现象产生的原因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通过解构西方霸权话语,判断在城市和建筑空间中是否暗含文化侵略思想,避免文化“引进来“时的无意识“被殖民”;另一方面,寻求合适的方式构建对外城市建设和文化交流,规避可预见的问题,避免文化“走出去”时遭遇文化殖民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