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污水排放标准不断紧缩,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已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不仅具有一般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诸多优点,如除磷效果好、污泥沉降性能好、易脱水、污泥肥效高,且能耗低、碳源消耗少、产泥量少等。联合亚硝酸盐型硝化技术,就可以实现两段活性污泥系统—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而目前将亚硝酸盐作为反硝化除磷过程的电子受体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亚硝态氮对缺氧吸磷的抑制程度,亚硝酸态氮对厌氧释磷的影响,COD对缺氧吸磷的影响等都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论文以连续流反应器-模拟废水为研究体系,在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Denitrification Phosphorus-removing Bacterium,DPB)的培养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了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同步反硝化除磷是可以实现的。在连续流反应器内77d完成了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氮、磷去除效果,在COD、PO43-P和NO2-N为16.07mg/L和30.46mg/L的进水条件下,系统对COD去除率达77%、PO43--P去除率达73.3%、NO2-N去除率达86.7%。与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即厌氧/好氧除磷、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比较,在去除等量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能有效的减少COD需求量、耗氧量和污泥产量,是一种低耗、可持续的污水处理工艺。2)本试验条件下,亚硝酸盐可以作为电子受体代替氧气进行吸磷。随着缺氧段亚硝氮浓度的提高,磷酸盐的去除率增大,当进水NO2--N浓度为5mg/L,15mg/L时,缺氧段出现磷的二次释放现象。进水NO2--N浓度为55mg/L时,也没有对短程反硝化除磷菌的吸磷活动产生抑制作用,NO2--N浓度在25-35mg/L时效果较理想。3)厌氧段存在电子受体的情况下,短程反硝化菌与短程反硝化除磷菌对外碳源有机物形成竞争,从而释磷量与最大释磷速率下降。为充分保证厌氧段的高效释磷作用,应将厌氧段进水NO2--N浓度控制在1.5mg/L以下。4)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进水COD浓度过高和过低对反硝化除磷效果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当进水COD浓度较高时,厌氧结束时残留的外碳源有机物浓度较高,导致短程反硝化菌与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对电子受体形成竞争,使除磷效果降低,当进水COD浓度过低时,厌氧段反硝化除磷菌吸收有机物合成的内碳源PHB很少,而残留的有机物较少,导致磷酸盐和亚硝酸盐去除率都很低。本试验中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进水COD浓度应控制在300mg/L左右。5)pH值对吸磷、放磷过程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厌氧段释磷量随之升高,缺氧段pH值为7.2时,出水PO43--P浓度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段最佳pH值为8.0,缺氧段最佳pH值为7.2。所以,应对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统的pH值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厌氧释磷-缺氧吸磷过程中pH值的干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