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北部的江孜盆地是藏南地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典型构造单元之一。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以来新特提斯洋扩张消减、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高原隆升过程,是研究盆地沉积和我国当前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域。
盆地的北部边界断裂为仲巴-萨嘎断裂,南部边界断裂为洛扎断裂,盆地在沿延伸方向上的构造样式、构造组合变化差异较大。根据盆地内部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地层特征、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等方面的差异,自东向西将江孜盆地依次划分为隆子-扎日褶皱冲断带、江孜-浪卡子冲断褶皱带、哲古-洛扎冲断褶皱带、拉轨岗日-康马变质核杂岩带和定日-萨嘎冲断褶皱带等五个次级构造单元。
通过盆地东段构造剖面的观测,表明该盆地总体具有断褶带的变形特征。由北至南,盆地内褶皱构造发育,形态多呈直立水平~斜歪水平产出,边界断裂活动对褶皱形态影响较大。盆地边界断裂及内部主干断裂均显示早期向南逆冲推覆和晚期向北伸展的变形特征;盆地内构造节理的类型则主要为张节理及共轭剪节理。
通过构造系统分析,将盆地内主要构造系统和类型划分为:①断裂系统:包括叠瓦逆冲断层、阶梯状正断层、同沉积断层和韧性剪切带等。②褶皱系统:发育于沉积盖层中的褶皱构造是江孜盆地的主体构造类型,主要包括与区域性挤压缩短所形成的不同形态的褶皱;③变质核杂岩系统:变质核杂岩系统主要发育于隆子-扎日褶皱冲断带和拉轨岗日-康马变质核杂岩带中。④叠加构造系统:主要包括宏观构造上的横跨褶皱、露头尺度上的南北向褶皱带及近南北向的走滑断裂等。⑤活动构造系统:主要构造类型有近南北向正断裂、平移正断裂及追踪张性断裂系统等。逆冲断层系统、冲断褶皱系统和变质核杂岩系统分别代表了江孜盆地次级构造单元的主要类型。
对观测构造剖面上的10个石英脉样品进行了ESR测年,结果为63.8 Ma~4.3Ma,应属在古新世早期-上新世早期,这与印度-欧亚板块间主碰撞、碰撞后陆内演化及高原隆升等重要构造事件相吻合。测年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江孜盆地(东部区域)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间的碰撞演化过程。
对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江孜盆地的构造属性为由中生代晚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为新生代初期的残留洋盆地。随着印度和欧亚大陆在古近纪以来的碰撞拼合,江孜盆地转变为前陆盆地。通过对盆地东段构造剖面的构造变形分析、石英脉ESR测年数据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阶段,显示以哲古错-措美南为代表的江孜盆地(东部)断褶带构造变形过程较好的对应于大陆碰撞期、后碰撞期及隆升期等主要演化阶段:
①在印度和欧亚大陆俯冲碰撞下,江孜盆地的沉积盖层形成直立水平褶皱,形成断面北倾的断裂构造,现今褶皱构造形态特征、断层早期变形记录及碎屑岩石英C轴组构特征代表该阶段变形特征;
②随着后碰撞阶段的地壳加厚过程,本区变形具有共轴递进变形特征,盆地内早期褶皱叠加变形形成复式褶皱带,盆地边界及内部断层继续向南逆冲推覆,在边界断裂附近形成轴面向北倾斜的同斜倒转褶皱;
③高原隆升早期,藏南拆离系(STDS)继承早期逆冲断层面向北伸展拆离。本区的主应力场仍表现为近南北向挤压,盆地内形成向北逆冲型纵节理及X型共轭节理等脆性构造;
④在高原隆升晚期,地壳应力场由挤压转变为松弛状态,盆地内部断层构造性质改变,多数逆断层转变为张性破碎带,岩浆活动较强烈;节理构造发育,流体活动明显。
总体上,江孜盆地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间的碰撞演化过程,其演化阶段可划分为:大陆主碰撞过程的褶皱变形和断裂活动阶段;碰撞后期的共轴递进变形及高原隆升过程中的浅层次构造活动与构造改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