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蟹猴-猪异种体细胞核移植(iSCNT)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iSCNT胚胎中获得具有与人类相似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ESCs),作为医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试验材料。iSCNT研究不仅可以支持人类治疗性克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和核移植过程中的核质互作、核重编程和表观遗传学等基础研究。同时,还可以为保护濒危动物,甚至是拯救已灭绝动物而进行的iSCNT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优化食蟹猴-猪异种体细胞核移植(iSCNT)胚胎融合/激活参数,筛选出最佳的融合/激活条件;探讨以目前常用的猪胚胎培养基(NCSU-23和PZM-3)和灵长类培养基(HECM-10)培养iSCNT胚胎,以期筛选出适合iSCNT胚胎体外发育的胚胎培养基。结果表明,挑选直径20μm的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MEF)作为供体细胞时,采用2次电场强度为60V/mm或80V/mm,作用时间为30μs的直流脉冲可以获得最佳的融合/激活效果,并且获得的iSCNT胚胎可以发育到囊胚期。后续试验中,选择2次电场强度为80V/mm,作用时间为30μs的直流脉冲进行iSCNT胚胎的融合/激活。PZM-3和HECM-10均可用于iSCNT胚胎体外培养。
2:探讨两种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TrichostatinA(TSA)和Valproicacid(VPA),处理对iSCNT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ZM-3中,添加10nMTSA处理48h显著提高iSCNT胚胎囊胚率(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