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确定猪主动脉瓣保存过程中在相变点时较为合理的降温顺序。促进生物瓣膜保存技术的提高,进一步延长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方法:本课题于猪宰杀后20min内清洁条件下取出心脏,立即置于冰生理盐水运送,无菌条件下取带瓣主动脉,清洗、修剪、将瓣环置入含抗生素的M199营养液中。37℃下孵化、灭菌处理,进行细菌学检测。将灭菌后的心脏瓣膜用M199液漂洗三次,漂洗后先在4℃冰箱平衡15min。然后瓣膜置入冻存管中,加入冻存液(含10%二甲基亚砜、10%胎牛血清、80%M199)后标记,放入程控降温仪,设定程序,测量猪主动脉瓣膜的相变点(0℃—-4℃),并以-1℃/min的速率通过程序降温降至0℃,然后在相变点时以不同的降温速率(分别以-1℃/min、-2℃/min、-3℃/min、-4℃/min、-5℃/min分为5组)降温,待降至-4℃时,继续以-1℃/min的速率降温至-60℃,将程序降温仪降温后瓣膜组织置于-80℃的冰箱,使其在-80℃恒温状态下保存24小时后移入液氮贮存,14天后复温检测。在各实验组之间,通过对瓣膜组织结构、超微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力学等特性的评价,探讨相变点时生物瓣组织结构不同降温速率中的最佳速率,用以确定生物瓣保存过程中最佳的程序降温顺序,进一步延长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结果:猪主动脉瓣膜相变点为0℃—-4℃;组织学结果显示,-4℃/min组瓣膜表面内皮细胞较完整。各层结构清晰可辨,纤维网架结构保持完整。其他各组内皮细胞脱落多见,内皮下胶原较为松散,偶有胶原纤维断裂现象;扫描电镜显示-4℃/min组瓣膜表面内皮细胞覆盖较完整,其他各组可见散在或小片状内皮细胞,较为局限。细胞下纤维成分均清晰可见;透射电镜示-4℃/min组细胞形态较为一致,细胞呈卵圆形或柱形,细胞表面有绒毛状突起,细胞内可见大量质膜小泡、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其他各组细胞溶解、破裂现象较为常见;各组瓣叶厚度未见明显差异(F=0.807;P=0.54);瓣膜组织含水量随着组别呈逐渐增高趋势(F=8.238;P=0.001);组织热皱缩温度-4℃/min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F=4.674;P=0.012)。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生物力学特性-4℃/min组与其他四组瓣膜相比破坏强度(F=3.904;P=0.023)及伸长比(F=15.752;P=0.000)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4℃为猪主动脉瓣膜的相变温度;相变点时增加降温速率可以改善瓣膜保存状况;猪主动脉瓣膜制备保存过程中以-1℃/min的降温速率常规降温,相变点时给予增加至-4℃/min,超过相变点后仍以-1℃/min进行的降温顺序是目前猪主动脉瓣膜制备保存中最为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