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经济增长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对某一区域经济收敛性的研究,不但有利于把握该区域经济增长的整体态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来明确影响区域经济收敛的因素,从而为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显著非均衡性,使得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总结现今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文章都是以全国数据为背景,很少有文献分析黄三角等具体区域,由于最近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细化地理单元,而且基于黄三角在东北亚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的经济收敛现象专门进行研究。
经济收敛主要分为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类型,对于黄三角地区,本文主要研究前两种类型的收敛现象,研究方法采用最近几年在国内经济收敛性研究中比较流行的空间计量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分析时考虑进区域内部各地相互间的空间相关性的影响。在正式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前,本文首先利用传统的σ收敛和β收敛的模型先行进行了回归,这些基础模型构成了空间计量模型的依据,回归结果发现,σ收敛出现分段收敛的现象,对该现象进行了政策解读,发现每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和外部冲击,都会造成经济增长的σ发散;绝对β收敛显著存在,收敛速度均达到了约2%。随后在基础模型内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构建起了经济收敛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并利用黄三角地区19个县市区1978-2008年的人均GDP数据,采用这两类空间模型分别对σ收敛和β收敛现象进行了空间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考虑了地区间的相关性后,整体的收敛趋势虽然大致不变,但经济收敛的趋势加强,发散性降低,趋异性减弱,且经济空间矩阵比地理相邻空间矩阵对于收敛趋势的加强有更好的效果。
本文的框架安排如下:
第1章为绪论。该部分通过回顾我国区域政策的发展,分析黄三角战略提出的背景,黄三角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指出研究黄三角地区经济收敛性的意义,并同时提出文章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为文献综述。该部分通过文献回顾经济收敛的理论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经济收敛实证分析时所用的方法,从而引出经济收敛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即引进空间计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该部分对经济收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文献对该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启示。
第3章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模型构建。该部分先通过描述统计粗略观察黄三角地区的收敛趋势,又从标准收敛模型入手,在得到未考虑空间影响条件下的收敛方程后,并以此作为后面空间计量分析的对照,提出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的依据。该部分对数据来源和处理进行了说明,并将空间矩阵引入标准收敛模型建立了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模型。
第4章为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该部分选用黄三角地区1978-2008年各地人均GDP的数据,在进行相关性检验后,利用上章构建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别对两种收敛现象进行了引入空间相关后的分析。第5章为结论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