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丰富多样的民族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瑰宝。民族药已经过长达几千年的应用,其临床疗效明确,可靠,但民族药的基础研究远不及中药深入,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和应用。本研究选取两种民族药用植物——维药黑桑和苗药红禾麻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传统药用,开展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为这两种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维药黑桑和苗药红禾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综述;维药黑桑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苗药红禾麻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第一部分:维药黑桑和苗药红禾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维药黑桑(Morus nira)是桑科桑属重要的药用植物,主要生长在新疆地区,也是我国国内唯一的22倍体桑树品种。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异戊烯基黄酮类、芪类、多酚类、香豆素类、留体类和生物碱类;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炎止痛、抑制酪氨酸酶、抗病毒等。苗药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Sieb.Et Zucc.)Wedd.)是荨麻科艾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黄酮、鞣质、甾体和油脂等,主要生物活性包括镇痛、抗炎、免疫抑制、抗氧化、抗糖尿病等。第二部分:维药黑桑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一:黑桑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本课题前期预实验表明黑桑的二氯甲烷部位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部位具有突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为了初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寻找新的活性单体,本课题对黑桑上述两个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反相C18硅胶柱、MCI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和IR、OR、MS、NMR、CD等多种波谱分析手段从黑桑中共分离鉴定化合物53个,主要为黄酮、芪类、多酚、甾体、香豆素,木脂素。其中新化合物共12个(mn-1—mn-10),包括7个桑根酮型黄酮(mn-2—mn-4,mn-5-a,mn-5-b,mn-9,mn-10)、3 个黄酮醇(mn-7,mn-8-a,mn-8-b)、1 个二氢黄酮醇(mn-1)和1个苯并呋喃酮(mn-6);新天然产物一个(mn-11);科首分2个(mn-19,mn-43);属首分 2 个(mn-29,mn-36);和种首分 11 个(mn-13,mn-20,mn-24,mn-27,mn-30,mn-31,mn-34,mn-35,mn-37,mn-41,mn-45)。化合物 mn-1 是首次发现的桑根酮型黄酮生源合成的前体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对桑根酮型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源合成路径进行推测。mn-5为外消旋体,是桑根酮型黄酮母核单元结构,对其手性拆分制备成功获到一对对映体mn-5-a和mn-5-b。mn-2,mn-3和mn-9,mn-10为黑桑中分离得到的第4对和第5对桑根酮型黄酮差向异构体。mn-6为首个带有异戊烯基的苯并呋喃酮结构,这也是桑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该类化合物。mn-8是一个具有高度环化结构单元的黄酮醇结构,这种结构在黄酮类成分中非常罕见,并通过手性拆分制备得到一对对映体mn-8-1和mn-8-2。二:黑桑生物活性1.PPARγ激动活性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法从10个单体化合物中筛选出4个具有PPARγ激动活性的单体mn-2,mn-4,mn-14和mn-18,并对相应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总结,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新化合物mn-2是一个潜在的PPAR γ部分激动剂。2.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通过分光光度法从黑桑中筛选出17个活性突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并在此基础上对桑根酮型黄酮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构效关系的初步探讨。3.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通过初步活性筛选发现黑桑乙酸乙酯部位具有突出的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模型,开展该部位抗黑色素生成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活性部位显示出显著的抗黑色素生成活性。通过HPLC图谱和酪氨酸酶评价实验,阐明了该部位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对相应化合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构效关系进行初步总结。第三部分:苗药红禾麻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苗药红禾麻来源于荨麻科艾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Sieb.EtZucc.)Wedd.,主要产于贵州,其传统药用价值包括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民间用其治疗风湿和皮肤瘙痒等疾病。一:红禾麻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多种层析分离技术和波谱解析手段从红禾麻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化合物7个,包括4个甾体类和3个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这7个化合物均为属首分。二:红禾麻抗炎活性研究小鼠RAW264.7细胞模型评价表明4个甾体化合物都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Lb-1活性最为突出。本研究通过对维药黑桑和苗药红禾麻开展化学成分和相关生物活性研究,共分离鉴定化合物60个,其中新化合物12个,科首分2个,属首分9个,种首分11个,丰富了这两种药用植物的化合物库;发现具有PPAR γ激动活性的单体4个,具有突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单体17个,具有显著酪氨酸酶抑制和细胞黑色素生成活性部位一个,具有一定抗炎活性的甾体4个,初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并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