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对微卫星不稳定结肠癌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w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 RⅡ)表达对微卫星不稳定(MSI)结肠癌细胞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选择野生型PIK3CA HCT116细胞(HCT116 wt)作为MSI结肠癌细胞模型;将TGFβRⅡ转染HCT116 wt细胞获得HCT116 wt-RⅡ细胞,并以HCT116 wt空质粒细胞作为对照;通过生长因子缺失应激(GFDS)诱导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 Smad2(TGFβ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磷酸化 AKT(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Bim(TGFβ信号通路下游因子)和E-cadherin(诱导上皮向间质转化的标志物)表达;采用DNA碎片ELISA分析检测HCT116 wt-RⅡ细胞凋亡情况;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HCT116 wt-RⅡ细胞迁移活力。  结果:加入TGFβ后,HCT116 wt-RⅡ细胞的TGFβ信号通路得以启动(磷酸化Smad2增加),GFDS诱导的HCT116 wt-RⅡ细胞凋亡受到显著抑制(P<0.01),细胞迁移活力明显增强(P<0.01)。PI3K抑制剂(LY294002)可以逆转TGFβ对HCT116 wt-RⅡ细胞的凋亡抑制和迁移活力增强作用(P<0.01)。TGFβ作用于HCT116 wt-RⅡ细胞后,Bim和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P<0.01)。  结论:TGFβ RⅡ在MSI结肠癌细胞中的再表达可以增加MSI结肠癌细胞的存活能力和迁移活力,该作用依赖PI3K/AKT途径;从而为MSI结肠癌患者的良好预后提供了一个分子解释。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分析先天性白内障中不同性状晶状体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发现晶状体不同结构性状异常的影像特征,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术前晶状体性状评
以正常人做为对照组(Nor)评价并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间质性肺疾病(ILD)各自的运动肺和理(动脉血气、运动肺功能、呼吸力学及呼吸驱动)的特点,从而为COPD、ILD的临床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对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进行临床观测,并将来源于降支和外侧支的穿支血管进行对比分析;为精准切取分叶皮瓣、
目的:开展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亚低温组新生儿治疗中生命体征、内环境稳定,心脏、血液、肾脏等功能损伤指标
目的:系统评价司维拉姆(Sevelamer)和含钙的磷结合剂对CKD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在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中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