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和公共问题日益凸显,加之当前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我国当前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快捷、准确而客观的信息传播无疑能够为直播事件动态、还原事件真相和展开应对工作提供良好的契机。而微博由于信息发布迅捷、辐射范围广泛、展现方式多样,互动性强等特点,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从传播学理论出发,对微博“微自媒体”和“微门户”的属性和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权力的分散与制衡进行研究,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舆论场”效应,和微博舆情的形成、扩散机制。本文认为,原创性微博的信息碎片化趋势和基于社会网络的多节点信息传播,以及微博“意见领袖”的引导共同构成了微博的“舆论场”,并且显现出议题之间反复妥协与融合的现象。本研究以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的“4·20”芦山地震为分析样本,探讨微博舆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正面传播作用,包括抢占第一消息落点、铺设预警平台、迅速直观进行现场报道、为救援工作开展提供多渠道信息服务、敦促事件平稳进展和强化主流价值理念传播等方面。同时,对公众微博、媒体微博、政务微博之间信息博弈,以及其造成的舆论格局的重构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塑造公共议事平台与空间的可能性。基于微博舆论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并存的特点,研究指出,微博舆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是一把“双刃剑”,但随着救灾信息巨流向微博、微信集结,新媒体自身难以克服的传播谣言、偏好负面信息等缺陷充分暴露,出现了对主流价值的刻意消解、网络舆情的片面化呈现、微博谣言的蔓延,以及网络群体泄愤与虚拟暴力的现实化隐患。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社会控制模型,从新媒体素养的再塑造,加强舆论规范引导、提升舆论领袖作用,技术层面的微博平台自我完善,监管层面的完善微博舆论制度性监督机制,以及政府决策层面的强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等五个层面的对微博舆论未来发展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