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类报纸出现,作为市场化生存的一份报纸,以其市民化生活化的报纸定位、鲜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新闻内容和全新的运作经营理念,迅速发展壮大,给处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报业带来了“鲶鱼效应”。都市类报纸的发展使中国报业市场被盘活,报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市场意识、新闻意识、读者意识、服务意识等之前对中国报业来说相对“陌生”的概念因为都市类报纸的出现而在市场化竞争中被一一践行;报纸是商品,报纸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观念逐渐在报业领域得到认可。都市类报纸带动和促进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但是,基于诸多因素制约,都市类报纸经过快速发展后,当下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表现为都市类报纸由读者定位趋同导致的在内容、营销运作手段等方面的同质化竞争。这种竞争导致了报业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的产生以及报纸影响力的削弱。当前都市类报纸的发展应该摆脱同质化竞争进入到差异化竞争的阶段,而这种差异性的树立根本之策在于确立都市类报纸特定的目标读者,与其他报纸的读者相比形成“受众间隔”。然后都市类报纸再围绕选定的目标读者对报纸的内容、营销运作等其他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从而使报纸各相关方利益最大化。其次,新媒体的发展对都市类报纸形成了直接的冲击和挑战,对后者的读者和广告市场形成了分流。对此,都市类报纸应该强化和提高自身公信力,以维护传统优势;在此基础上加强同新媒体融合的水平,充分利用新媒体中对都市类报纸有挖掘潜力的用户资源,积极借鉴和利用新的内容表现形式或者营销方式,以加强和提高都市类报纸在内容表现和广告营销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都市类报纸能够在新媒体时代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都市类报纸向媒介内容提供商的角色转换也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对于今天的都市类报纸来说,摆脱同质化竞争,在确定特定目标读者的基础上确立差异化竞争策略,抢占竞争优势,同时注重提高对新媒体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借助新媒体以提高都市类报纸在内容表现和营销运作等方面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内在素质的提高,将是都市类报纸走出当前困境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