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有中小学校41.7万余所,在校中小学生总人数约2.08亿(201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统计)。适龄学生群体的基数非常大,覆盖面广。学生装是学生身份的象征,也是学生群体和国家形象的体现,承载着展示校园文化、宣扬平等精神、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重要作用。因此,课题关于研究学生装惯制及程式化体系建立的问题紧迫且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1949年9月27日确定了国旗、1950年9月20日确定了国徽、1982年12月4日确定了国歌,却没有规定国服。世界范围内,1789年爆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欧美各国都有以本国民族的服装作为服饰惯制或典章制度。革命之后,他们迅速认可西式礼服,并推出了程式化体系。自此,欧美国家的服饰惯制和服饰典章制度趋同。追溯历史,我国古代按身份等级明文规定了服饰制度,各个朝代的典章制度虽不尽相同,但都极尽森严,秦始皇嬴政和清帝康熙同为皇帝,但却要按照不同的服制着装,服装规范一直是国家规范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服饰惯制及服装程式化体系的国内外现状,而学生装作为诸多职业服装中的一种,在中国历史中同样具有完整的发展体系。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服制》规定男生着上衣、裤子,女生着裙子,搭配外衣,服饰配件上加入白色纱质袜、圆口布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囿于社会环境和受众的认知,学生装在国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渐滞后于国外,没有建立相应体系,亟需以规范的形式建立完善的中国学生装惯制。国内进行学生装的改革以及建立学生装惯制和程式化体系的民间呼声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很强烈,但是由于市场准入制度等因素致使学生装的市场化程度极低,虽然有一些学生装的研究机构和质检部门,但这些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对产品进行评价,并没有进行学生装规范及应用体系的研究。课题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包括社会学、教育学、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史实搜集,按照尊重历史、完善历史资料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学生装的本质——服装出发,阐述服装的出现过程。课题的实现过程采用实地调研、搜集资料、推导等基本研究方法,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与重庆市学生装研发技术中心(2014,重庆市科委、教委)、广东省时尚学生服装研究院合作(2014,广东省科委、教委)进行研究工作的展开。按年代主导的研究路线,分国内惯制、国外程式化总结着装体系。在历史资料、相关学科的支撑下,从中国历史中挖掘学生装的文化底蕴,从欧美、日韩国家完善的学生装体系中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在服装惯制及程式化体系的整体范围内的强调学生装的地位,研究学生装的出现、学生装与惯制的关系,为建立中国学生装惯制和程式化体系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中国学生装设计理念、着装规范及行业标准。而非无缘由地随意建立学生装惯制体系,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的研究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课题具备一定的社会前瞻和创新性。一是与之前过于重视技术及市场的情况相比较,整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在研究学生装的范围内第一次系统归纳服饰惯制和程式化。三是为学生装界定类别归属和开发阈限。四是建议性地提出学生装的市场模式。课题在学生装的历史传承、国际惯制两者作为参考的基础上,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分礼服、常服两种类型研究服装程式化体系;得出了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均有服饰惯制,国外也存在服饰规范,我国现今却缺失服饰惯制的现状,并强调学生装分列入服饰惯制中的礼服和常服,应建立一套学生装服饰惯制的结论。课题以学生装材料、色彩、廓型、市场的研究为核心,确定了四款礼服和两款常服作为中国学生装惯制的使用服装。按性别细分为男、女装;按季节细分春秋装、夏装和冬装;按着装场合细分礼服和常服;其中礼服细分为中式礼服和西式礼服,西式礼服与国际惯例对应,分第一礼服和日常礼服,第一礼服按着装时间的不同分为晨礼服和夜礼服;常服细分为运动西装、运动服;并且规定不同级别礼服的着装场合,中国传统节日及纪念活动着中式礼服,非中国传统的大型集会活动,统一着西式礼服;课堂学习原则上统一穿着常服中的运动西装,体育课统一穿着运动服。完善体系中每套服装的搭配方案,提出不同的材质、色彩要求,绘制出中国学生装款式搭配细分表。扩展了学生装的应用,建立了学生装惯制程式化体系,为中国学生装行业提供完善的设计理念、产品标准和市场营销体系。课题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中国现行教育装备管理体系下,学生装程式化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理论的完善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下,国家对服装惯制日益重视,家长对学生全面发展愈发期望,有必要将学生装惯制和程式化体系纳入国家和民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