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常年保持超高速增长,社会建设效果显著。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表面下暗藏资源枯竭和环境过度污染现象,经济与生态二者关系越来越难以调和。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均速,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但该地区同样面临资源约束加大、生态空间遭受挤压、环境污染加重等考验。本文主要针对中部地区经济效率及环境效率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中部地区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状况,进行区域内及与东部地区比较分析,找出地区间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的差异情况,接着对中部地区经济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与东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意图为推进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对东部等发达地区的赶超提供参考。首先基于数据包络模型方法,运用东中部地区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东中部地区经济效率、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中部地区经济效率在2008年之前呈上升趋势,而在2008年之后下降比较明显,总体上经济效率中部地区落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大部分城市的环境效率要低于经济效率,同时也低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效率。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大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对其增长贡献率最大,中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略高于东部地区。其次利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经济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发现市场化水平对中部地区经济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对中部地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能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的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中部地区经济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并没有造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工业排污设备先进,环保意识较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少。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均能促进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部地区虽然在经济效率方面整体落后东部地区,但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呈现了强劲的绿色追赶势头,“后发优势”理论、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及东部地区处于经济转型阵痛期等原因为中部地区赶超东部地区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最后结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