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基线指标、治疗过程中病毒学应答及代谢因素中寻找预测ETV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化的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5月到2013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多中心临床试验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对象均为核苷(酸)类似物(NAs)初治的HBeAg阳性CHB,治疗疗程至少48周。以HBeAg血清学转换、ALT复常、病毒学转阴作为疗效指标。HBeAg血清学转换定义为HBeAg消失伴随HBeAb出现,并随访6个月以上;ALT复常定义为ALT恢复到正常范围,即小于40IU/L;病毒学转阴定义为HBVDNA<1000拷贝/ml。采用Kaplan-Meier分析48周、96周、144周、192周及240周累积HBeAg血清学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转阴率。将患者分为HBeAg血清学转换组和HBeAg血清学未转换组,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HBeAg血清学转化的预测因素,建立HBeAg血清学转化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疗效。结果:研究共纳入229例患者,平均年龄30.7±7.6岁,中位随访时间212周(84-337周),177例(77%)男性,52例(23%)女性。240周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HBeAg血清学转化累积发生率分别为88.4%、100%、36.7%。根据患者最终是否发生HBeAg血清学转化将患者分为HBeAg血清学转化组和HBeAg血清学转化未转化组,性别与年龄在2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HBVDNA(OR=2.8,p=0.003)、ALT(OR=2.6,p=0.005)基线水平、24周病毒学转阴、BMI>24Kg/m2(OR=0.038,p=0.013)与HBeAg血清学转化密切相关。通过上述指标建立HBeAg血清学转化的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得到的HBeAg血清学转化率将患者分为高(>40%)、中(20%-40%)、低(<20%)三组,累积HBeAg血清学转化率在三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01),第一组患者中约58%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第三组患者中约90%持续HBeAg阳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明显上升。结论:ETV对HBeAg阳性NAs初治患者疗效好。联合基线HBVDNA、ALT、BMI及24周HBVDNA转阴能有效预测HBeAg血清学转化,有利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