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空间搭载处理获得的三份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6172、Mt135和Mt18及其野生型邯6172(H6172)、60315和新麦18(XM18)为试验材料,进一步验证三份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分析不同时期光合色素含量,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t135叶绿体基因表达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Mt6172条纹株与正常叶色植株正反交F1代全为绿株,正反交F2代均出现叶色分离,突变体Mt6172叶绿素缺失性状受隐性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无关。Mt135条纹株与正常叶色植株正反交F1代结果不一致,反交后代均为绿株,正交后代叶色分离,为绿株、白化株和条纹株三种叶色表型,说明条纹株叶色突变性状受核质基因的共同作用。Mt18与正常叶色植株正反交F1代结果不一致,杂交后代叶色与其母本叶色一致,Mt18叶片阶段白化性状受细胞质基因控制。2、分别在苗期、返青期和灌浆期测量三份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及野生型的光合色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Mt6172白化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下降;Mt6172条纹株在苗期和返青期为光合色素总量的下降,灌浆期光合色素总量极显著下降但叶绿素a/b比值显著上升。Mt135白化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下降,叶绿素a/b比值显著下降;Mt135条纹株在苗期和返青期为光合色素总量下降,灌浆期光合色素总量极显著下降但叶绿素a/b比值极显著上升。Mt18在苗期和灌浆期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在返青期,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下降,叶绿素a/b比值显著下降。3、突变体Mt135叶绿体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白化株中共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18个,下调表达22个,分属四类,即参与光反应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核糖体合成相关基因以及tRNA合成相关基因。条纹株中共检测到13个上调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白化株中亦上调表达。白化株表达差异基因中,编码光系统II、I结构蛋白的psb、psa以及ycf等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多个编码核糖体蛋白大、小亚基的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尤其是核糖体蛋白小亚基编码基因rps14和23S rRNA的编码基因23SrDNA表达量显著下调,说明Mt135突变性状的形成可能与这些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