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中的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虫为例,研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气象预报方法。研究采用长年代病虫害灾情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对病虫害发生流行与大气环流、地面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筛选出影响病虫害发生流行的主要环流因子、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段;基于大气环流特征量、地面气象因子,分别建立了全国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虫长期预测预报模式。基于环流、地面预测因子的相关耦合,部分揭示了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可能气候成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基于环流因子时段组合、单月环流因子、地面气象因子的全国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虫长期预测模型。基于因子时段组合的环流模型的外推预报准确率和稳定性较好,2004年外推预报准确率在96%以上,预报时效在1个月以上;具有较好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2、将病虫害发生面积率预报分解为发生面积率距平预报+发生面积率平均值的方法可提高实际发生面积率的预报准确率。3、采用因子膨化技术的环流模型,因其所用预报因子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更为客观反映了病虫害发生发展时间连续性的特点,可明显提高病虫害发生面积率预报的准确率和稳定性。4、环流模型与地面模型预报准确率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与模型所用预报因子的代表性和后效性有关。就全国或区域范围的病虫害预报而言,环流因子具有较好的区域代表性和背景指示性,地面因子由于代表站点影响的地域性、气象因子影响的时间尺度较小,因子的代表性和后效性相对较差。5、影响全国小麦条锈病的环流因子类别主要有极涡类、副高类和环流类三类。影响全国玉米螟虫的环流因子类别主要有极涡类、副高类两类。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预报站点地面气象因子受极涡类因子的影响大于副高类。影响春玉米区玉米螟发生的预报站点地面气象因子受副高类因子的影响大于极涡类;影响夏玉米区玉米螟发生的预报站点地面气象因子受极涡类因子的影响大于副高类。6、小麦条锈病预报模型中的中选环流因子与影响条锈病发生的预报站点地面平均风速、平均日较差呈正相关,与最低气温、降雨量呈负相关。玉米螟预报模型中的中选环流因子,在春玉米区与影响玉米螟发生的预报站点地面气象因子以负相关为主;在夏玉米区与影响玉米螟发生的预报站点地面气象因子以正相关为主。7、当模型中的环流指数较常年增加时,冬小麦区预报站点播种-返青期的降雨量、拔节-抽穗期的最低温度减少,预报站点越冬-返青期的平均风速和拔节-抽穗期的日较差增大;不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反之,则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8、当模型中的环流指数较常年增加时,春玉米区预报站点播种—拔节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低气温降低,夏玉米区预报站点出苗—抽雄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较差增大;不利于玉米螟的发生。反之,则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