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峰“断颈龙”是湘西雪峰地区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民俗性、地方性、娱乐性、趣味性、游戏性、表演性、节庆性等特点,在雪峰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一直没有进入“体育”的视野和“文化”的体系,目前已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种种困境。在推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今天,雪峰“断颈龙”如何改变生存状况,发挥服务功能,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体育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民族学“实地考察”的方法,将其置入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与现实情境,对雪峰断颈龙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传播动力、生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进行跨学科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雪峰“断颈龙”是雪峰山区独特的舞龙形式。它是随着中原汉族移民向雪峰山区迁徙,并与原住民融合的过程中兴起的一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2、雪峰“断颈龙”的技艺主要包括扎龙技艺、舞龙程式和乐器伴奏。其主要特点是龙头与龙身断开,雌雄两个龙头共一个龙身,舞动时两个龙头抢夺宝珠,龙身上下翻腾,做连续的滚龙动作等等,形成了世上绝无仅有的“断颈”舞龙特色。3、雪峰“断颈龙”形成于洪江市洗马乡,流传于怀化,湘西自治州、黔东南和重庆秀山等50多个县、市、区。雪峰“断颈龙”大型灯会由“雪峰断颈龙”、“故事灯”、“蚌壳灯”“狮灯”四个部分组成。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开展,传承骨干多为本地农民,主要参与人群为年龄在25-65岁的当地群众,其组成部分均用当地盛产的毛竹作原材料造型编织。形成了政府提倡民间协会自发组织与管理的方式,已进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雪峰“断颈龙”传播的动力主要有雪峰山地区宗教信仰的导向和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年节农闲时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族际联络交往的需求;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等等。为了促进雪峰“断颈龙”的繁荣发展,更好地为民族地区农村现代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服务,我们提出了加大“断颈龙”作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改革创新“断颈龙”技艺及舞龙活动程式;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对民俗体育的组织管理机制;将“断颈龙”融入雪峰山区校本化体育课程建设、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民族节庆活动及文体竞赛之中;将“断颈龙”作为打造民俗旅游品牌的核心要素等对策措施。